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出现长期的停滞,资产价格(如房价、股价)在这场危机后也出现了连续多年的下跌。
受此影响,日本的GDP规模也大受冲击。据《日经新闻》,以美元计价的日本GDP正在萎缩。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预计2022年的日本名义GDP将时隔30年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约560万亿日元),基本与第4位的德国持平。
不仅如此,以美元计价的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0%,日本工资也退回30年前,令日本的购买力和人才吸引力下降。分析指出,以附加值高的产业为基础,转向工资上涨、货币走强的经济结构成为日本当务之急。
日本GDP的倒退与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有直接关系。尽管日本当局已经表示出对日元近期“过度”波动的担忧,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全球市场研究主管德里克哈尔彭尼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邮件中认为,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明年4月的任期结束前不太可能改变政策立场。鉴于美元将进一步走高,美元兑日元也将继续走高,至少会突破近期的高点,甚至可能是1998年8月的高点。
“失去的30年”?
《日经新闻》援引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称,日本今年的名义GDP为553万亿日元。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换算为美元,则为3.9万亿美元,这将是自1992年以来日本这一经济指标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如果日元继续贬值或低位徘徊,今年和明年均有可能跌破4万亿美元。
这也就是说,按美元计价的日本经济规模已回到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GDP增长4倍,日本的占比一度超过15%,而如今已萎缩至近4%。日本2012年曾超过6万亿美元,比德国高出约7.5成,但目前却趋于持平。
不仅是以美元计价的GDP,日本的平均工资也同步在倒退——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的汇率计算,目前日本人年平均工资为3万美元,也回到了1990年前后的水平。这意味着对外籍劳动力来说,在日本工作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
此外,今年能源价格的飙涨也对货币贬值的日本造成沉重打击。作为原油期货的代表性指标,美元计价的WTI原油期货比去年底上涨13%。日元计价的东京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交易最活跃的结算月)上涨33%,涨幅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过去的日元贬值周期中,外资往往是在押注日本企业的业绩增长,买入日本股票。然而,在当下的日元贬值周期中,情况却完全相反。
数据显示,外资2022年1~8月净卖出2.7万亿日元日本股票。而在2013年1~8月,彼时日本央行启动大规模货币宽松,日元快速贬值,这期间的外资净买入逾9.1万亿日元。
此外,以美元计价看,日经平均指数今年下跌23%,预计将创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跌42%)以来最大年跌幅。对海外投资者而言,日本资产的价值正在锐减。
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经济确实曾有过非常好的表现,并且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然而,自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在其后的时间里,“失去的十年”或“失去的二十年”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前日本央行副总裁、早稻田大学教授若田部昌澄在《大停滞与安倍经济学:日本的教训》一书中更是直接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大停滞”。若田部昌澄认为,由日本经济长期停滞所引发的经济学争论也成为了其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是这些争论导致了日本在政策的混乱,在此期间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做得很糟糕,应对经济危机乏力。
对于为何日本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后迟迟无法“爬起来”,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C. Koo)此前给出的,也是当下流行的解释是“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即在经济危机后,因资产价格的下跌,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遭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这时企业权益的收缩又被动推升了企业的杠杆率。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企业的主目标已经不是扩张资产负债表,而是如何使资产负债表安然落地。即使是规模空前的货币宽松,也无法改变日本消费者和企业对支出的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