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父母的压力让高飞读研的勇气骤减,调剂到更冷门的史学史方向则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你已经有一双还不错的鞋时,就不敢再去赌。”在他的规划当中,攻读近现代史方向,毕业后大概率有还不错的就业选择,但史学史方向的前路让他觉得晦暗,他害怕毕业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此外,他还有一个世俗的担忧,他害怕3年研究生读完,自己还是没交过女朋友。
罗杨也适时地找到了一条退路。纠结到底要不要放弃入学资格的日子里,她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简历,并成功应聘上一份工作,薪资水平和工作内容都还能接受。她无法说服自己读研后会有更好的工作,打算先“苟着”。另一位放弃调剂院校入学资格的网友也告诉九派新闻,她打算先找一份工作,然后准备考编。
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引发舆论关注后,有人批评这些选择放弃的准研究生浪费教育资源,也有人说研究生考试原本就应该是一件双向选择的事。
据媒体报道,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浙江一高校研究生招生处的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放弃入学资格的学生大多是被调剂到了冷门专业,或是对导师、专业的科研环境不满意。据她观察,这些学生文科类居多,工科、理科类专业比较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表示,考生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放弃入学,是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读研)要付出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后面还要找工作,最后回报可能要小于付出的成本,产生的效果跟所期望的有很大差距。”
放弃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后,高飞也兼职做一些考研辅导,帮助一些考生筛选信息。这两年,他看到过不少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案例,他告诉九派新闻,在这些放弃的人中,MBA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多,这类研究生学费太高,其次多是一些被调剂的考生。高飞不认同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是浪费教育资源,他觉得社会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包容,“22岁的时候,并不一定知道该怎样做选择。”
当体制内成为“宇宙尽头”,求稳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共识。放弃已经取得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还不是他们心目中的最稳妥选项。
【3】另一条路
因为放弃时间尚短,罗洋无法预测未来生活的走向,只是觉得轻松多了,不用每天纠结要不要去入学,也不再处于濒临抑郁的边缘。她不再去想放弃读研的选择究竟对不对。
最近,罗洋的生活似乎有了一些起色,工作顺心,强度也不大。深知自身抗压能力不强,她没做太多长远规划,“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生活,慢慢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高飞偶尔会为当年的选择感到遗憾,如果当时有全知视角,他说自己一定会去读研。
听说跟自己来历差不多的师弟读研后进了成都七中做老师,他会觉得当初是不是高估了读研过程中会面临的困难,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史学史尽管属于冷门专业,毕业后到成都最好的学校做老师也不是没可能。当时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比想象中要好,父母还有另外两处房产。
在内心深处,高飞偶尔会出现一些阴暗的念头。听说深圳老师降薪和研究生毕业工作难找时,他暗自里有些开心。某种程度上,这些变化证明了他当年的选择没错。但转念一想,即使当下大环境依旧欣欣向荣,他也不能保证读研后的自己就一定有多优秀。“只能说落子无悔,怨不了谁。”
高飞的现状确实足以让这两年的很多研究生心生羡慕。他在体制内,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已经在成都买房,不久后可能就要和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工作之余,他还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不时作出一些内容分享。
去年,高飞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他听闻本科院校面临即将倒闭的危险,心中五味杂陈,学校消失意味着他将成为一个没有大学母校的人。他迫切希望在学校倒闭前成功上岸成都本地高校的非全研究生,只是这两年考研竞争越来越大,去年他过了法考,研究生没能上岸。
9月26日这天中午,高飞报名了2023年的研究生考试,继续考非全日制法硕。如果能够考上,读研不会影响他目前的工作,学历提升后对他未来的晋升可能也会有所助益。他心里想的是,即使考不上,法律也是一种于己有利的工具。
备考的过程让高飞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因为曾经被理想院校录取,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更加从容自信。他常常想起放弃入学资格后一位老师给他的回复——“人生选择何种路径,就会看到有何种风景”。虽然对当初的选择心怀遗憾,但高飞清楚人生无法重来,关于围城内的幻想不重要,活好当下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