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涨停 海天跌超9% 酱油添加剂风波下投资者“用脚投票”

2022-10-10 14:49:20 作者: 千禾涨停 海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10月10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国庆假期愈演愈烈的酱油添加剂风波,终于在节后开盘首日见分晓。

10月10日开盘,海天味业跌超8%,创近1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而上一次海天味业突发跌停,系其2021年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增速远不如往年。截至午盘,海天味业报75.2元/股,跌幅扩大至9.2%,总市值3485亿元,仅上午市值就蒸发数百亿元。

受舆论风波影响,拥有“厨邦、美味鲜”两大酱油品牌的中炬高新,10日开盘后股价由涨转跌。截至午盘,中炬高新跌3.01%,总市值242.8亿元。

另一方,长期主打“0添加”酱油的千禾味业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10日开盘后,千禾味业一字涨停,报16.59元/股,总市值159亿元。同样以酱油为主要业务的加加食品,今日开盘大涨8%后,股价迅速回落,截至午盘涨1.37%,总市值51.03亿元。

海天味业对于今日的股价走势似乎早有预计。10月9日晚,海天味业发布第三则澄清公告称,公司非常感谢各方的关注与信任,并将一如既往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及投资者,坦诚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监督。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

涨跌鲜明的酱油厂商背后,展现出民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思考。

9月末,有博主向网友展示了不良商家依靠味精、香精、色素、清水等添加剂,勾兑酱油的“科技与狠活”,引发网友的对食品添加剂安全的强烈担忧。

不久后,又有网友扒出海天味业在国内外销售的产品存在添加剂差异。其中,在国内最常销售的产品普遍含有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等成分,而在日本等地销售的类似产品则并未看到此类添加剂。该发现引发国内网友的一片哗然。

在指责海天味业“双标”的同时,全国网友开展了一场关于食品添加剂优劣的大讨论。不少食品安全、化学从业者现身科普,合理合法的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海天味业两度发文澄清,表示公司产品均符合国内相关标准法规要求,而用“双标”来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企业的矛盾对立,将会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在10月9日海天味业的第三次澄清中也提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此外,海天味业还强调,国内作为公司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

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而在2021年以前,海天味业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均保持在双位数增长。

今年年初,海天味业曾定下发展目标,2022全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速将恢复12%的增长水平。尽管上半年公司实际增速表现并不如意,但其高管表示,目前公司上下正为全年目标努力。

作为对比,千禾味业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14.56%;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80.56%。其中,酱油产品实现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10.47%。9月28日千禾味业回复投资者称,目前,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

据悉,受原材料上涨、B端餐馆外卖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海天味业、千禾味业、加加食品、中炬高新今年均面临不小的业绩压力。

与此同时,未上市的李锦记集团也在近期宣布,聘请阿里前高管靖捷担任李锦记酱料集团首席执行官。外界猜测,此举或许意在强化品牌运营、数字营销等业务,与当前市占率最高的海天味业开展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