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爱心食堂感受舌尖上的幸福“食”光

2022-10-12 11:11:26 作者: 在诸暨爱心食

  “最后去的这个里娄沟村离食堂有4公里,路虽然不长,但是山路弯曲,需要小心。”张浩阳说。前段时间,他去里娄沟送餐,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赶紧把电瓶车上带着的衣服盖在保温箱上,又在上面加盖了一层塑料布,拿绳子扎好。等一切弄好,他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鸡。

  “下面我们要去的那家老人已经92岁了,腿脚不好。”一路上,每到一处送餐,当我们问起老人家里情况,张浩阳都如数家珍,“我也就是送得多、聊得多,只有了解他们有什么需求,才能更好地用心服务。”他说,送餐不仅是要暖老年人的胃,更要暖他们的心。

  受益者也是奉献者

  结束友谊村爱心食堂的体验,我们前往浣东街道盛兆坞三村。刚到村里爱心食堂门口,就看到一辆拉货车停在这,运货小哥正将大米、油等物资搬进爱心食堂。

  一旁的妇女主任陈焕利还在疑惑:“这是谁送来的?”问了问周边的村民,都说不是自己捐的,就连运货小哥也不知道雇主是谁。

  “又是一个默默做好事不留名的。”陈焕利说,就在前阵子,她的微信上突然多了一笔500元的转账,有一位爱心人士委托其他人给爱心食堂捐款。当追问捐款人姓名时,受托人表示捐款人不想留名,只是为爱心食堂尽一点力。没过几天,又有一位爱心人士悄悄打了500元爱心款……

  “这样不肯留名的村民还有呢,悄悄地捐款捐物,问起来也不肯承认。”陈焕利向我们透露。

  我们翻开陈焕利手上的本子,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笔捐款。“300、500、1000……每一笔捐款,都是村民真诚的心意。”陈焕利说。

  “我们村里没有大老板,但人多,可以发动大家都捐一点。”“给村里做点事是应该的,就是希望老人们能够吃得好一点。”在村民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正是他们的爱心助力,让爱心食堂充满了活力。

  除资金、物资外,各类志愿服务也是各界爱心人士奉献力量的形式,爱心食堂成了集理论政策宣讲、健康医疗、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便民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多跨养老场景的载体。有的老人在享受各类志愿服务的同时,也逐渐由就餐者转变为爱心食堂建设者。

  看着食堂物料区堆放的各种蔬菜,70多岁的村民周大均有些自豪:“这些都是我刚从菜园里采摘来的,最多的时候我们种了十多种应季蔬菜,每个月可以给食堂省下不少买菜钱。”这让在食堂吃饭的他觉得没有“白占便宜”,自己也成了奉献者,为爱心食堂持续运营提供动力。

  爱心食堂就像一块磁铁,把村子里的人力、物力聚集在一块。体验过程中,不少村干部告诉我们,最开始他们担心爱心食堂难以为继,但运营后才发现,真正解决民生实事,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从山区到城区,从乡镇到社区,诸暨市爱心食堂如雨后春笋般在热腾腾的烟火气里不断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诸暨老人乐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