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王仙桃杂文 | 丑与美的共融 美与丑的较量

2022-10-14 11:12:40 作者: 特约·王仙桃

   近日,在一个书斋偶见雕塑《欧米艾尔》仿制品,既感意外,又觉欣喜。

  意外的是,这个被人称之为“丑得如此精美”的雕塑仿制品一般很少有人收藏,在国内几乎没见过;欣喜的是,这尊雕塑勾起了我对青春洋溢军校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第一次见识并了解这尊雕塑,是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读书期间,但既不是美学课上,也不是军队文化工作课上,而是在哲学课堂上。哲学教授在讲解“绝对与相对”的哲学关系时,先给我们介绍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欧米艾尔》。

  他绘声绘色地说:罗丹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欧米艾尔》是罗丹于1885年创作的雕塑作品。罗丹对从前的一个模特儿、一个老年的意大利女人所作的敏锐研究中得到灵感,通过畸形、丑陋的形体,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悲哀和绝望。罗丹以极写实的手法,记录了老年人身上一切目不忍睹的肉体形态。但是罗丹绝不仅仅是为了再现老年人丑陋的肉体,而是用无与伦比的丑陋形态,象征人性贪欲的结局,即对人因追求享乐而犯下的“罪恶”及其堕落的报应和惩罚。这在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享乐奢华造成灾难的年代,是用丑陋的肉体形象对当代人类行为进行反思,也是对人的悲剧命运的反思。这种丑陋衰败的结局展示人类追求享乐的代价。因此,《欧米艾尔》这个人体雕塑越是丑陋,越是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深沉的同情,体现出人类追求享乐的巨大代价。而越是丑得真实、丑得可信,越是具有级大的现实意义。

  《欧米艾尔》充分体现了罗丹“化丑为美”的艺术功力,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人性、人类命运以及人的悲剧性的理解与思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因此,这尊雕塑作品一经问世,即被艺术界惊呼为“丑得如此精美”!

  教授话锋一转,再回到“绝对与相对”的哲学命题上,以美和丑的形象对比来启发学员加深对“绝对”与“相对”两者关系的理解。绝对与相对是反映事物性质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绝对与相对,都是同一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重属性。人们在认识这个哲学关系时产生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既包含有相对的方面,又包含有绝对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 两种特性, 因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教授的教学方法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在哲学课堂上仿佛欣赏唯美的美术作品,不仅一点没让人感到突兀和上哲学课的枯燥,而且感觉意趣盎然,意犹未尽。

  其实,现实生活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然而,有些事物的出现,其效果却截然相反。

  譬如:几年前,某山区贫困县领导为了打造“政绩工程”,不惜耗费巨资建造所谓“天下第一水司楼”,最终因财力不足而成为“烂尾楼”,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又如:前段时间适逢国庆节之际,许多地方的广场、路口、公园等地,造型迥异的大型花坛、雕塑林立,一个比一个气势磅礴,优美壮观。

  诚然,为了当地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也是为了提高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多更好地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各地政府立足自身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纷纷打出各种“王牌”,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本是展现天赋异禀优势的主动作为,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当鼓励。但是,有些地方的领导价值观、政绩观扭曲,不顾现实条件,好大喜功,寅吃卯粮,甚至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编造伪历史、伪文化、伪名人,招摇撞骗,扰乱视听,误导群众,最终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结局。此风不可长!必须强调,打造新形象,开发新项目,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发展条件,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而绝不能一味攀比,刮“浮夸风”。同时,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擦亮和彰显民族特色的前提,必须要尊重历史文化、尊重民族情感、尊重社会现实,而绝不是异想天开,故弄玄虚,“屁股指挥脑袋”。

  同样,节庆期间,给城市适当妆扮点缀,浓厚喜庆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豪感,既是情理之中,也大有必要。百姓人家过年还挂个大红灯笼呢!但那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粉饰行为,严格地说就是一种过度铺张,虚设浮华。

  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些诸如鲤鱼跳龙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熊猫嬉戏等与国庆节节庆活动毫不相干,不伦不类的装饰物,我深以为:美得如此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