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莫旗动物群首次发现1.2亿年前有鳞类“美丽莫旗蜥”化石

2022-10-14 17:34:45 作者: 中国莫旗动物

美丽莫旗蜥副型标本的肩带和前肢(A)、腰带和后肢(B)。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记者10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最近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简称莫旗)的莫旗动物群首次发现有鳞类化石,命名为“美丽莫旗蜥”,化石年代为1.2亿年前。

这项莫旗动物群“喜添新丁”的重要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在线发表。

美丽莫旗蜥正型标本头骨。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董丽萍介绍说,美丽莫旗蜥以高度相嵌的额顶缝、额骨和顶骨成对、下颌不具有隅骨突以及较短的四肢,区别于其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有鳞类属种。美丽莫旗蜥与热河生物群中的柳树蜥最相似,但莫旗蜥的额顶缝更复杂,顶骨成对,后额骨为长方形,而柳树蜥的顶骨单一,后额骨成三角形。

美丽莫旗蜥化石标本保存有非常好的肩带结构,包括罕有保存的、已矿化的胸骨和胸肋。其中,胸骨后部发育有中胸骨,而中胸骨具有一个前后延长的囟。在蜥蜴中,中胸骨的原始状态为两根分离的中胸骨棒。与美丽莫旗蜥中的中胸骨相似,石龙子科、板蜥科的中胸骨棒在某一点处愈合形成中胸骨囟。现生蜥蜴胸骨的发育学研究也显示中胸骨囟是由两根中胸骨棒在一点相遇后愈合形成。臼齿蜥科中两根中胸骨棒互相靠近,几乎相遇,但还未愈合形成完整的中胸骨囟,可能代表了中胸骨囟形成的中间状态。

有鳞类胸骨结构的多样性:A.胸骨结构示意图;B.板蜥科;C.美洲鬣蜥类;D.臼齿蜥科;E.巨蜥科。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她表示,美丽莫旗蜥的中胸骨囟是该特征的最早化石记录,说明中胸骨棒的愈合在有鳞类演化早期(白垩纪早期)就已发生,而同时代保存有中胸骨的有鳞类,如西班牙的梅氏蜥(Meyasaurus)和中国的柳树蜥并不发育中胸骨囟,这说明早白垩世时有鳞类动物中胸骨就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据了解,莫旗动物群发现于莫旗宝山镇东北部,古生物化石主要产自鸽子洞和贾西口两个化石地点,化石产出层位厚约2米,学界使用非正式的“莫旗化石层”来指示化石产出层位,并得到化石层的高精度同位素年龄为1.192亿-1.1867亿年前。莫旗动物群包括叶肢介、昆虫、蜘蛛等多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鸟类等主要脊椎动物,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产出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蛙类化石,为研究早期蛙类的发育和演化提供了十分罕见的化石材料。

莫旗动物群中的叶肢介为东方叶肢介族成员,并有少量的三尾类蜉蝣和更为罕见的狼鳍鱼(或吉南鱼),再加上它的脊椎动物组份常保存眼睛、皮肤等软组织信息,莫旗动物群产出的化石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热河生物群的向北扩展分布。

董丽萍指出,不过,莫旗动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脊椎动物组份有明显区别,包括:莫旗的蛙类宝山格尼蟾比热河生物群中常见蛙类辽蟾更进步;莫旗的蝾螈类北方诺敏螈在热河生物群没有分布;莫旗的鸟类呼伦贝尔兴安鸟虽然与热河生物群的旅鸟和长嘴鸟亲缘关系近,但不能够指示莫旗化石点的动物与热河生物群为同一生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