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剧前有11通报警电话,警方在干嘛?

2022-11-03 00:01:48 作者: 惨剧前有11

梨泰院的悲剧能否避免?人们循着蛛丝马迹搜寻答案时,韩国警察厅的电话机撕开了真相的一角。

根据韩国警察厅11月1日公布的信息,在梨泰院踩踏事故发生前的4个小时内,共接到11通报警电话,警方仅出动4次。在那一刻,电话线就是生命线,但最终在深夜断开。

讽刺的是,韩国行政安全部部长李相民曾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表示,事故不是提前派出警察和消防员到现场就能解决的问题。当证据浮出水面,李相民和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11月1日向民众鞠躬道歉。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1日得知警方应对不力的情况后异常愤怒。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11月2日表示,政府将在调查结束后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一时间,流淌在梨泰院的悲伤情绪转变为怒火,向韩国警察厅和行政安全部席卷而去。

11次响起悲剧预警

韩国警察厅公布的记录显示,在梨泰院悲剧发生前的11通报警电话中,共9次提到了“踩踏”。警方做了什么?

将时间倒退至事发前4小时,10月29日晚6点34分,韩国警方接到第一通112报警电话。报警人称,大批人群涌入(梨泰院),令人不安,人群无法走出来,却仍有人进入,感觉会被压死。人员太多,需要警方进行管制。

在电话中,梨泰院的人流现状、可能发生的后果,以及需要警方的应对的诉求都已明确表达。记录显示,警察出动后并未采取措施便予以结案。警方解释称,当时现场人群减少,发生事故的风险不大。

当晚8点9分,第二通报警电话称,梨泰院地铁站3号出口一带人太多,很多人摔倒受伤。警员到场将人群引导至人行道后便结束行动。而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内,共有与梨泰院混乱状况相关的8个电话,告诉警方现场可能发生踩踏。

直至事发前的4分钟,报警电话中能够听到现场的惨叫声,但警方仍未派人到现场管制。

据韩媒NEWSIS报道,首尔防灾中心2日表示,在踩踏事故发生之前,警方有2次要求消防部门联合响应,应对梨泰院的人流问题。消防部门拨打112询问是否有人员伤亡,未得到回应,消防人员也没有实际出动。其实,最近的消防站距离梨泰院事发地仅约200米。最近的警察局就在130米之外。

一般情况下,韩国各地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后,会按照紧急程度赋上0到4的代码,然后自动将警情传达至最近的派出所,一线派出所会根据情况下达出警命令。在警方和消防部门未及时响应的情况下,韩国行政安全部灾害安全管理本部接收到梨泰院事故的相关报告则更晚,10月29日晚10点48分才得知现场情况,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33分钟。

对于警方公布的信息,有韩媒提出质疑。韩国SBS电视台1日报道指出,从10月29日晚6点到10点,警方接到的电话不只11通,共计79通。尽管警方强调,事发当天在梨泰院部署了137名警力,但这些人员并没有到现场守护民众的安全。

“政府承担无限责任”

11月1日,尹锡悦在召开国务会议前听取了警方提交的梨泰院事故报警内容,指示“彻底查明真相”。2日,韩国警察特别搜查本部强制搜查首尔警察厅、龙山警察署和龙山区政府等多处公共机构,就梨泰院踩踏事故应对不力进行调查,针对踩踏事故当天的112报警电话和万圣节警卫工作计划等相关资料进行搜查取证。

此外,韩国政府2日表示,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将制定综合对策,改革112报警电话应对体系,并从即日起成立“预防人潮拥挤事故安全工作组” 以改善无主办方的群众密集活动的安全管理。

据韩联社2日报道分析,韩国社会要求问责的舆论氛围很强烈,总统府被责难也在所难免。目前,总统府正在慎重考虑解除韩国警察厅厅长尹熙根和行政安全部部长李相民的职务,韩国在野党也呼吁罢免两人。接下来,尹锡悦的支持率变化也将成为其考虑处理措施的参考因素之一。

在1日的记者会上,韩国总理韩德洙被问及政府对事故的责任时表示,“我们的政府对国民安全承担最终责任,负有无限责任。”他指出,事故的重要原因是“人潮管理”,缺乏足够的制度支持和系统性努力。同日,韩国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表示,梨泰院悲剧是政府“无能和粗心”导致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平台上有部分网友指责前往梨泰院参与聚集活动的年轻人,有记者就此提问“年轻人去那里(梨泰院)有错吗?”韩德洙说:“我认为年轻人完全没有错。”

在问责旋风刮起之际,韩国政府各部门高官相继道歉,除尹熙根和李相民之外,首尔市长吴世勋、首尔龙山区厅长朴熙英、消防处副处长南华英也纷纷道歉。韩联社报道称,预计韩国警方高层将首先被问责。

面对巨大舆论压力,韩国警方正在亡羊补牢。韩国警察厅国家调查本部长南九俊10月31日表示,警方抽调475人进行调查,已对44名目击者完成调查,并正在对事故现场附近52处摄像头以及社交媒体视频内容进行分析,试图还原事发现场的情况。

“社会惨剧的发生并不只是一两个原因。”《韩民族日报》社论称,应彻底问责地方政府、警方等部门的应对不力,同时需要跨党派合作制定安全管理根本对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