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9 年首次发布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后,Gartner 时隔三年再次发布 2022 中国区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Competitive Landscape: Chinese HCI Large, Specialist, and Crossover Vendors(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区超融合市场趋势与主流厂商进行梳理和解析。
市场趋势
报告指出,中国的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采用阶段,但新的参与者仍在不断涌现。客户类型的变化、应用场景的丰富以及本土技术的发展,驱动供应商格局持续演变。
在市场增速上,Gartner 指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步入主流采用的早期阶段。中小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都使用超融合来构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全球市场 14%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相比,中国超融合系统市场预计会有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从 2021 年的 18 亿美元增长至 2025 年的约 30 亿美元。同时,大型企业将成为超融合增量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Gartner 指出超融合应用场景正在从通用场景和虚拟桌面(VDI),扩展至混合云、云原生和边缘场景中,这也驱动超融合以及厂商向以下方向发展:
● 除了计算和存储的核心能力之外,超融合还需具备包括容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管理和云管理在内的多种能力,以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 为支持关键任务工作负载,超融合厂商需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能力,并优化特定应用程序的性能,如 Oracle 和 SAP(HANA)。
● 边缘用例的丰富对超融合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更小的占地面积(两节点解决方案)、容器管理和扩展到公有云的能力。
Gartner 在报告中也提到,受到信创政策的影响,Nutanix、VMware 等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缩小。而这一政策,对本土超融合厂商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具体而言包括:
● 一方面,本土超融合解决方案必须适应本土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目前有三种主流的处理器选择(基于 ARM 的鲲鹏和飞腾,和基于 x86 的海光),以及多个来自不同供应商的 Linux 发行版。与此同时,厂商要想适配各个本地供应商将需要巨大的投资。
● 另一方面是替换 VMware。2021 年以来,企业开始用本土虚拟化技术替代 vSphere,这为超融合供应商通过结合服务器虚拟化和横向扩展存储来渗透市场提供了机会。他们的大多数虚拟机管理程序都是基于 KVM 的变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功能和管理细粒度方面与 vSphere 的不同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对于超融合的选择。
厂商格局
在报告中,Gartner 将中国的主流厂商划分为三种类型:
Large DCI Vendors (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以华为、华三、浪潮、联想为代表的大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厂商,其主要优势是硬件成本、市场覆盖率以及云服务。
Specialist HCI Vendors (专业超融合厂商):以 SmartX 为代表的专业超融合厂商,其主要优势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在垂直领域的竞争力。
Crossover Vendors (跨界厂商):以深信服为代表的来自安全、云等相关领域的跨界厂商,其主要优势是客户基础、集成方案以及云服务。
以下为 Gartner 对主要厂商的评价:
SmartX
产品/产品组合概况
SmartX 是专业的超融合供应商,并以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块存储产品 ZBS 为业内所熟知。SmartX 专注于数据保护和数据服务为核心能力的企业级软件定义存储。目前,SmartX 拥有超融合基础设施、分布式块存储、容器原生存储(IOMesh)三大主要产品线。
超融合软件 SMTX OS 是 SmartX 超融合产品线的核心,支持 VMware vSphere 虚拟化、Citrix XenServer 虚拟化,并提供原生虚拟化 ELF。通过增加微分段(Everoute), SmartX 超融合产品的网络与安全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对基于以太网的 RDMA(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 )和持久内存等技术的支持也说明 SMTX OS 可充分发挥先进硬件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