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以放达的目光瞭望并携手世界

2022-11-06 11:50:32 作者: 吉利以放达的

   不少中国车企把德国车企视为“亦师亦友”的伙伴,吉利就是中德合作的典范。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

  引人瞩目的是,随行访问的还有“豪华”的德国企业家代表团,均为来自汽车、化工、制造业和医药生物等德国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闻名于世的德国汽车品牌大众集团与宝马集团赫然在列。

  十多年来,吉利汽车制造走过的路程,是这家中国著名企业产业发展理念的坚持,也是它目光放达、融入世界的体现。

图源网络

  01

  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而汽车制造业打开的窗口将此中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与德国一样,拥有完备且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并且在新能源车发展上“换道超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德两个汽车大国之间有竞争和追赶,但共享与协作则是两国汽车产业的主旋律。

  吉利汽车走过的历程恰恰是中德共享协作的亲历与见证。

  身为国内规模排名前列的民营汽车巨头,吉利在2010年,以收购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惊人之举,让人们见识到了这家车企在资源整合上的“天赋异禀”。

  而后,吉利与海外车企之间的合作纷至沓来,其中也包括大量与德国车企之间的合作。

  2018年,吉利在德国设计路特斯科技创新中心,负责路特斯Lifestyle产品线的技术研发,而路特斯正是被吉利收入麾下的一个英国跑车品牌。

  2019年吉利还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中国联合成立高端出行合资公司,推出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如今已覆盖全国22座城市,拥有超百万用户。

  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所说:中德两国及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巨大的潜力。

  这只是吉利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希望通过相互学习,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追随、引领世界潮流。

  02

  吉利梦想久远,思路清晰,脚踏实地,步步前行。

  与海外车企之间的合作,从最开始的单向技术输入,变成了双向的互动,合作的类型更加丰富,形式日渐多样化。

  并且,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汽车行业,吉利在新能源时代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设计制造上,吉利都能给到德国合作伙伴更多的帮助,中国车企也给德国企业带去了更多双赢的契机。

  李书福对吉利华丽转型期精准地概括为:从简单产品贸易走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高端研发助力,将技术授权打造成吉利全球化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是吉利的视野,也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共识之路。

  而新能源浪潮已经在不断刷新着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各大汽车品牌也在努力探索着未来汽车的更多可能。

  对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早的吉利来说,更是在多条技术路线上颇有建树,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汽车、甲醇循环利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纯电汽车品牌极氪用“月销过万”证明了中国品牌也可以用强大产品力敲开高端市场的大门。

  这是吉利的底气,更是路径摸索的成功典范。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细枝末节究竟会如何?吉利依旧在认真思索。

  03

  全球化,走向世界,这是当代汹涌澎湃的潮流,势不可挡。代表着多数国家、多数企业的期待和夙愿。

  简单而言,全球化是共荣共享,是利用各自的差异化优势托起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设置篱笆,封闭自身,不参与世界,最终会沦为“井底之蛙”。

  吉利汽车以自己十多年的辛勤奋斗里程见证着全球化带来的丰硕成果。它证明了企业发展思路的正确和参与世界分工带来的莫大益处。

  而作为分处于亚欧大陆两端的两个制造业大国,中德汽车产业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合作机会。这种机会,要靠两国、靠两国的企业去认真把握,去开放式地制造。

  从吉利车企身上,就可以看到协作与共享所带来的优势。

  其实,不止是吉利,不止与德国的合作,中国许多的制造业都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强健了自己,滋养了别人,豁达了胸怀,开阔了目光。

  这一切,都在推动着全球化逐步进入全人类所期待的样式。

  放达的目光,务实的精神,造就了吉利汽车的辉煌。作为中国汽车业走向世界的典范,吉利对中国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呼召力量,那就是,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从而走在行业的世界前列。

  正如李书福所说:“汽车产业一定是开放的全球性产业,吉利融入世界的梦想依然坚定。”

  吉利汽车以十多年发展取得的成就为这一理念做出了完美的注脚,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值得认真借鉴的前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