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账号假扮乘客发起拼车单,自己接单跑两三公里后,用“乘客”的账号取消行程,骗取平台每单数百元的补贴!
发生在浙江省温州市的这一事件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图源网络
01
温州市公安局城市公共交通分局近日透露的消息称,当地100余名网约车司机涉嫌用诈骗某网约车平台被抓,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60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年5月,该分局获得网约车司机虚构订单骗取补贴的线索。据调查,网约车司机庄某偶然发现某平台的拼车订单规则存在漏洞,可通过“空跑”伪造行程获得补贴:乘客发起拼车单,平台会估算“一口价”,行程开始后乘客如临时取消无需支付拼车款,但平台为保障司机利益仍会给补贴。
这样的“好事”让一些司机动了心思。平台方本意是为了保护司机利益,但一些司机却认为找到了一条不劳而获的捷径。
很快这个秘密开始在当地驾驶员群体中悄悄流传,参与作假套利的司机达到了上百人。
这些高频次、大额度的异常订单很快引起了网约车平台的注意。由于缺乏证据,平台方只得向城市公共交通分局报警求助。警方随即组建专案组进行侦查,很快查明了该违法犯罪团伙的基本架构。
02
平台的拼车订单规则存在漏洞,网约车司机通过“空跑”伪造行程获得补贴:乘客发起拼车单,平台会估算“一口价”,行程开始后乘客如临时取消无需支付拼车款,但平台为保障司机利益仍会给补贴。
这是该事件之所以发酵的源头。平台有漏洞,司机抓住了,并以此作为牟取暴利的手段。
按照个别人的常规逻辑,似乎这是司机们“聪明”的表现,“善意”寻找、利用对方的漏洞来牟取个人利益。但是如果明显有悖于社会基本道德,这样的行为就当受到惩戒。
对于一个善良的社会而言,这样的“聪明”造就的结果更多的是负面影响,而不是在推动其往好的方向进步。
这才是人们对此行为不齿以及警方立即介入的原因。
03
我们习惯于先以道德作为评判基本标准,然后寻找可以赖以的法律依据。
这个事件,即使仅仅以普通的道德判别,也会把同情的天平倾向于平台。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是没有想到其无意留下的漏洞会被“恶意”放大和利用。
何况法律也会支持善意为先的平台。警方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不过是许许多多出发点善良而不小心被恶意钻空利用的一件事。
更多的是,道德上被否决的事依旧会暗行于社会,等待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法不容情”并非是法律与道德刻意冲突,而是在道德无助的时候,要以法律的方式来矫正,以便推动社会朝着同一个“善意”的方向前进。
警方初步调查的结论是,这些网约车司机在短短六个多月里虚构订单两千多笔,涉及金额达500余万元。
目前,警方已对其中6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网约车平台也将对订单规则加以修改,堵塞系统漏洞。
这一切似乎终于尘埃落定。但是警钟和反思却有必要长久敲响和存在。
一个社会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家规范并趋向美好。那些违背基本道德的行为最终会被法律所规戒所惩罚。
温州这些网约司机的恶意行为得到了阻止和纠正,正是社会普遍共识的无形力量和法律的惩罚力量合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