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9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研讨会上,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等地政府共同发起倡议,正式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
这是乌镇峰会三项“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的第二站,与会者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长三角一体化话题。什么是数字文明?“数三角”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撑与合作机制?
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是当下人类社会更迭的方向。“数字文明的最大区别在于回归人性,促进发展与共享。”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嘉兴学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雁兵说。
长三角数字文明发展到哪步?浙大副校长、浙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告诉大家一组数据。规模总量大:2020年长三角数字经济总量达10.83万亿元,占区域GDP总量的44.26%;贸易比重大:2022年中国城市数字贸易综合指数前10名城市中,长三角沪杭宁甬占四席。
在文雁兵看来,长三角肩负着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竞争的使命,关键要以数字化改革和合作来支撑现代化、高质量、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其中,技术和平台尤其需要协同力。
研讨会开场前,主持人示意场外观众登录元宇宙虚拟会场——控制动画人物走进线上数字场馆,就能落座、听讲和鼓掌。
如同元宇宙技术开创了参会新模式,科创始终是数字文明发展的驱动力。过去,长三角的数字经济新消费活力十足。随着关键核心技术步入“无人区”,数字经济正从商业模式创新主导转向技术模式创新主导。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光靠各地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要有组织地进行‘大兵团’攻关。”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表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存在不足,要加大新基建的投资和布局。
为此,浙江已大力推动长三角数字技术合作,如针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推动第一批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落地;推动建设上海、浙江乌镇等多座超算中心,协同布局长三角互联网平台集群等。
一批“生长”于长三角的硬核技术正深耕各自领域:蚂蚁集团的分布式数据库、商家SaaS服务,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以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逐步搭建起来。
有了技术和数据支持,还要搭建流通平台。推进力度最大的要数“政府引导、联合共建、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平台,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青浦启动的“长三角数字干线”,还有这次乌镇峰会发起的“数三角”共建联盟,它将为区域数字化建设提供协作平台、智库平台和服务平台。
平台需要机制与规则来支撑,多位嘉宾呼唤长三角开拓数据交易市场。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李强认为,长三角的实体经济和产业数字化有深厚基础,应当以交易所的形式来实现数据流转、确权和使用权分割交易等。王振表示:“无论是长三角枢纽型市场,还是省内区域性市场,平台建起来、标准和管理规则统一起来,为企业创造好环境。”
在数字产业之外,公共服务数字化也是数字文明时代的标志。目前,浙江已携手沪苏皖打造一批民生一体化应用场景,长三角“民生一卡通”已加载公共交通等21项服务功能,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这些都依赖于合作机制与平台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