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的网恋二手市场:“转让网恋对象,网络奔现,300元见一面”

2022-11-12 20:50:08 作者: 廉价的网恋二

 

 

网恋对象的转账。

 

 

上个月,他在社交群就卖了一个:“转让网络对象,年龄20岁,非常缺爱,非常舔,相处好的话,她会给你点外卖、送奶茶,节日还有大礼包。”

 

 

有人来咨询时,卢浩会把他和“女友”的聊天记录发一部分给对方。这么做,是让买家先熟悉下说话风格和语气。这个“非常缺爱”的网络对象最终被买家以320元的价格买下。卢浩便把与“女友”聊天的社交账号、密码,整体移交出去。

 

 

新人接手后,先简单聊了几句,然后很“实在”地表明了身份,说自己是新买家。对象怒回,说自己不是商品,然后将其拉黑。

 

 

遇到这种情况,卢浩也没办法:“退钱是不可能的,谁让他没有魅力?”卢浩自称这一年多,已经卖了几十个网友,价格在200元-800元之间。从他这儿转手出去的网恋对象,绝大部分和买家相处很好。他也靠着这些转卖费用和“新人”投喂,维持着自己每月四五千元的开销。而他的日常开销,主要是打游戏、买衣服,以及给其他网友买东西。

 

 

“爱上我,卖掉你!不这样干,我早饿死了。”卢浩坦承,自己就是被网恋对象包养了。

 

 

但他说自己其实也曾经是个受害者。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卢浩打游戏时遇到了一个女孩,他一度认为对方很爱自己,每天对其嘘寒问暖,时不时还给她点外卖、送小礼物。“她只要叫我哥哥,让(我)干啥就干啥。”卢浩说,直到有一天,“女友”想要一件2000多元的风衣,他没钱买,很快,卢浩被对方转卖了。

 

 

被转卖时,对方给他贴的标签是“打游戏非常6,严重缺爱,叫声哥哥让死都行”。

 

 

卢浩觉得受到羞辱。他不甘心,用“小号”再去钓这个女孩,并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新一轮“钓鱼式”投喂。没多久,对方用同样套路,差点又将他卖掉了。这时,卢浩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后来,他在一些社交、游戏平台上发现,这种利用“网恋”之名先投喂、再转卖的事情比比皆是。

 

 

但他没有去揭穿或举报,而是“照猫画虎”单干起来,并发现不少“同行”。

 

 

转让网恋对象的广告。

 

 

深耕这个圈子后,卢浩发现,还有人搞批量转让,广告文案写着:“转让网恋对象,一共6个,年龄19-25岁,非常非常舔,享受节假日红包、日常投喂。可以六个一起打包,单出也可以,非诚勿扰。”或许由于觉得这种“转卖”不太道德,现在在二手平台,已很难再搜到此类信息。目前,“卢浩们”更多是在社交群里活动。

 

 

“舔狗”的二手市场

 

 

这是一个近百人的社交群,里面多是年轻人。他们交流的话题很集中,主要是展示网友送了什么礼物,以及把这些礼物转卖了多少钱。在二手平台中,这种由网恋产生的礼物馈赠,早已被明码标价。业界称之“舔狗二手市场”。

 

 

卢浩有个网友叫孔羽,20岁。通过游戏平台认识个女孩后,两人聊得异常火热,很快便以“老公”“老婆”相称。两人交往的细节全部展现在社交平台上。对外,他们经常官宣对方只属于自己。为了表忠心,不管对方发了什么朋友圈,都得第一个点赞、评论、转发。这样“高调恋爱”几天后,孔羽自称手机出了些小问题,网络运行有些卡,有时会耽误和女友聊天。

 

 

他没想到的是,一天早上他刚睡醒,“女友”直接发来一款手机的订单信息,是专门为他买的新手机。这是一部价值4000多元的国产手机,孔羽虽然不喜欢,但他还是说了“谢谢老婆”。没几天,他签收了这份礼物。

 

 

拿到新手机的孔羽,先在社交平台秀了恩爱,随手便以2000元的价格挂到二手平台:“转让手机,网恋对象送的,99新,奈何我更喜欢苹果。”

 

 

这台手机很快被拍走。他告诉“女友”,手机不小心丢了。

 

 

看对方没生气,他就隔三差五找理由索要礼物,不管生日、情人节,还是相恋三个月纪念日,他都要多次暗示。收到礼物后,再转手挂到二手平台,等别人来购买。

 

 

而孔羽为女友做的,就是日常点奶茶,每天哄睡,很少送贵重礼物,女友似乎也不在意。“她只需要我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和养宠物差不多。”孔羽觉得。也因此,对于转卖礼物这事,他一点儿不内疚。

 

 

几天前,群里有人发言,称自己把网恋女友送的联想电脑出手了,只卖了880元。有其他群友说卖便宜了。“反正也是送的,无所谓啦。”卖家挺容易满足。

 

 

手机、电脑这些,在二手网络交易属于大件商品。更多人转卖的是相对低廉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