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深挖阳明文化当代价值打造“阳明文化高地”

2022-11-23 09:12:21 作者: 余姚深挖阳明

  走在余姚街头,吴侬软语的姚腔中,常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他们之中,很大部分是王阳明的“客人”。今年国庆长假,工业之城余姚接待游客63.8万人次,旅游收入7.6亿元,阳明故居等“阳明景”,正是游客首选的打卡地。

  这以万计量的“阳明客”,一端连着余姚文化旅游产业的大数据,一端又牵扯着这座城市里每个具体而微的口袋子。

  “何记面馆”是本土网红餐厅,一碗黄鱼面,肉嫩面滑,汤浓味醇,让长三角一带许多人的舌尖难以割舍,饕客们喜欢称它为“知行合一”面,因为,一碗面做了二十多年,功夫与心力早已化在细节处。

  就在去年,总投资139亿元、总规划用地面积1679亩的阳明古镇,首开一期府前路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仅一年多客流量就超过500万人次,带动消费约2.5亿元,成为阳明故里余姚的网红打卡地,印证了余姚活化阳明文化激活新消费的文化自信。“何记面馆”在这里开出第三家、第四家分店,这算是近几年来“何记”首次扩张。

  “何记”迈开步子,追赶的是阳明文化圈粉的速度,阳明古镇开业仅数月,日客流量最高飙升至六七万人次,古镇里的“何记”营收比开在商业综合体里的万达店多两倍,较北滨江路的20年老店也要胜出20%。

  一碗黄鱼面糅合精神层面的王阳明,需细品,另一把“一伞知余姚”文创伞,则大大方方亮出Q版王阳明,无论隐性的,还是显性的转化,都在将阳明文化与余姚城的经济命脉链接起来,殊途同归。

  历史人物有着文化与市场的双重价值,文化通过消费流淌于我们的物质生活中,变成现代人可触摸的文化产品,这是极好的传播。

  这种“链条”思维一旦生成,便可激发出万千组合,不胜枚举。不久前,“余姚四明山研学线”从阳明故居出发,沿途经过余姚梁弄汪巷、大岚隐地龙潭村等地,重走当年王阳明带着学生游学的路线,也带火了沿线藏在深山冷岙里的小山村,民宿、画室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一大批村民铺开致富新路。

  可见,余姚的阳明文化“含金量”很高,这里面深层的逻辑是:诞辰550周年的王阳明“活”进了现代余姚的发展布局里,与一个地域的未来同频共振。这才是谁也“抢”不走、谁也复制不了的余姚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