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山核电人眼里,“核”的温暖,更来自于企业和地方上的深度融合。
40年前,筹建人员刚来海盐的那个冬天,县里给予了极大支持:把县府招待所让出作临时办公用房,把仓库腾空作职工食堂,看到北方员工不适应南方的冷,又竭力保障蜂窝煤、煤油等燃料供应……
秦山核电副总经理吴炳泉说,海盐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温暖——妻子。有了家就有安身立命的根。
秦山核电近4000名员工中,“另一半”是海盐人的比比皆是。这个滨海小县如今成了工业大县。截至今年6月,全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企业超100家、总产值超300亿元,吸引超过两万人从业。
安全,清洁,稳定,高效……核能对人的亲“核”力,正在进一步释放。
截至今年9月底,秦山核电已累计安全发电734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9亿吨,植树造林460个西湖景区。
今年1月至9月,浙江累计核能发电量545亿度,居全国第三。浙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浙江核电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形成浙北、浙东南、浙南三大区域为主的沿海核电基地。
11月6日,秦山核电牵头推进的中国(海盐)零碳未来城亮相第五届进博会,向全球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提供“中核方案”……
一个“核电大省”,正精彩亮相。
薪火相传
守护“国之重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唱着唱着,原旭斌的眼泪就下来了。
他的父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与癌症斗争了10年,在最后的日子里,痛得实在忍不了了,就大声唱《东方红》。“唱了就舒服一点。”原旭斌说,两年前他患病住院,脑海中时不时响起父亲的歌声,陪他扛过最黑暗的时刻。
最近,女儿原瑞婧入职秦山核电成为“核三代”,原旭斌本想好好跟这位新世纪核电人讲讲这首歌对爷爷那辈人意味着什么。没想到,爷爷早已一句一句教过。
经典代代传唱,旋律未变,初心未改。原旭斌40多岁时从后勤考到工作强度更大的运行部是如此;核能供热负责人陈鹂鹂“临退休了”勇挑重担是如此;年轻的双职工代前进、吴小璇,在春节期间分别坚守在秦山、巴基斯坦的业务一线,也是如此。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今年8月16日,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在成都杀青,引发秦山核电人无限期待。这不仅因为它是首部以“华龙一号”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更因为它撷取了很多中国核电人共同的人生记忆。
剧组综合顾问、秦山核电党群工作处高级政工师原勇感慨,从“两弹一星”精神,到“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再到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以至新时代秦山精神,中国核电人的精神图谱一直在传承、融汇、创新,激励“大国重器”背后的一代代守护者、筑梦者燃烧自己,点亮大地。
“每一个运行人员都要像小石头一样,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严谨工作,为电站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起到自己的作用。一块石头的力量或许微乎其微,但千万块石头的力量足以抵挡海浪的冲刷……”
这是2004年一次月度安全例会上,老师傅刘有才分享的工作体会,后被称为“小石头精神”。大家豁然发现,这位退休前一天还跟年轻人巡检机组的老师傅,给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写下了秦山核电人的注脚:每个人只要在岗位上发光发亮,就能产生推动“大国重器”数十年如一日安全稳定运行的巨大能量。
海滨的早晨,秦山二期首台机组厂房内,一场无声的“大型交响乐”开始了。这里正在进行大修,数十支队伍同场施工,秩序井然;不同设备同时作业,但几乎听不到意外碰撞的声响……
要知道,秦山核电初期的现场管理曾被外国专家斥为“简直是一场灾难”。但正式投运31年来,这里从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2级及以上运行事件,始终保持高水平安全运行。
熟悉的人说,他们都把“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这一工作理念带到家里了。
原来,秦山核电人已在不自觉间把自检、他检等由一种要求变成了日常习惯:门关了后要再推一把,煤气阀、水龙头关了要再查一下……不熟悉的人常问:“你们是不是有强迫症?”
去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安全发电30周年之际,中国大陆首批操纵员之一、中国核电总经理马明泽这样寄语:无数核电人在这里起步,汲取着“国之光荣”的精神力量,成长为核电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核电实现国际“领跑”做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秦山春晓。
正对30万千瓦机组的山麓上,立着一块写有这4个字的石碑。它记录我国核电事业迎来的那个春天,也见证秦山核电在传承中永续青春荣光。
站在石碑边远眺,人们会惊叹于那一浪追逐一浪的东海浪涛,不知疲倦、不舍昼夜地翻腾,释放全部力量奔涌向前。
秦山核电人深知,核电世界日新月异,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上,我国追赶美国、法国等世界核电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秦山核电致力于成为新时代核电领跑者,还需一代代人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