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鼓掌我也想多唱”《岁月如歌——马金泉(男中音)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会》述评

2022-11-28 13:08:35 作者: “即使不鼓掌

平湖映月,烟柳画桥,江南的初冬蕴含着丝丝暖意。此时节,浙江音乐学院诸多音乐会纷繁上演。2022年11月22日晚,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声乐歌剧系承办的《岁月如歌——马金泉(男中音)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完美落下帷幕。

在本次“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会”上男中音歌唱家、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马金泉与青年钢琴教师吕烁合作演绎了20首声乐作品,上半场8首歌曲按创作年代向观众呈现了《早秋》《念奴娇·赤壁怀古》《问》《叫我如何不想他》《听雨》《踏雪寻梅》《安眠吧,勇士》《茶馆小调》。下半场8首歌曲,含《伐檀》《山行》《南陵道中》《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及《摇啊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月之故乡》《望乡词》。返场曲目4首,含威尔第歌剧《麦克白》中的著名的咏叙调“我错信了你们”,以及意大利流行曲《柔情倾诉》和带动全场观众激情参与的红歌《军民大生产》等,演唱会展示了马金泉教授在中国艺术歌曲、意大利歌剧和意大利流行曲、中国红歌等歌唱体裁上的多重能力、艺术品位及歌唱修养。马金泉教授的演唱抒情柔韧并极具戏剧张力,音色丰满、开朗、醇厚、从容而激情。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唱中通过自己的歌声,让听众在音乐厅堂中感知、体验、联想声音维度之外的多维空间,显示了歌唱家对作品和舞台高度的掌控能力,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声画交织和声景叙事的艺术声像。

声画交织

音乐会伊始,作为执教于浙江音乐学院的特聘教授,在秉着“事必尽善”校训的笃训下,马金泉教授特意选择了李叔同先生作词、作曲的歌曲《早秋》作为开场,以怀念、敬仰之情拉开音乐会序幕。在《早秋》中,马金泉教授以安静、柔和、静谧、具有控制力的音色展示了湖景、扁舟、烟月与楼阁的中国画景象,在“天末凉风送早秋”原本连续的上行音阶旋律动态上处理成悬如蛛丝的弱音长句后,将声音画面稳稳地交给了“秋花点点头”的佳人秋景之中。第二首青主作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首句“大江东去”则以描画开阔恢弘、大江东奔的戏剧化张力的声音泼墨出锦绣山河、滔滔骇浪。下阙在“早生华发”的极弱控制的声音表达中连接叹气式的、诉说式的“人生如梦”,最后用铿锵、果断、旷达的声音情绪将超脱的意味付诸到“一尊还酹江月”中。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听雨》《叫我如何不想他》这几首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在马金泉教授的演唱中都极尽“声画效果”。《问》在流水般的气息中推动声音情绪,“对,对,对”和“脆、脆、脆”展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情绪意味。《教我如何不想他》演唱的绝妙之处在于作品的最后一句“不想他”乐句,呈现了歌唱技术上的一个“高难动作”——“高弱”,也就是美声研习者们十分热望的“勃发高音运行中的由强减弱”。这个技术在职业声乐圈能做到高度自然流转的人少之又少,而作为六十多岁的马金泉教授仍具有高度控制力的演绎,在声景画面上通过逆向的表达强化了主题,这种沉浸而反向的方式获得了观众的啧啧赞美后进而掌声雷动。而《踏雪寻梅》中的声画交织则体现在“骑驴把桥过”这一句,马金泉教授别具匠心的采用了突慢、强减弱、留白再回到原速的表达方式,别出心裁的把骑着毛驴过桥的书生趣味画面巧妙地描摹了出来。在罗忠镕作曲《秋之歌》【绝句三首】中用声音线条和音色描画意境,其深远、诗化、典雅的音乐感觉,将杜牧诗篇景情交融的内涵表现一直铺垫到底。

声景叙事

在马金泉教授的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中,有几首曲目具有特殊的深意,如《安眠吧,勇士》《茶馆小调》《摇啊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其中《安眠吧,勇士》在马金泉教授看来是一首“不该被忘却的歌”,是由田汉作词,范继森作曲的一首“宣叙融于咏叹”、需要像演唱威尔第歌剧那样用“美丽的喊叫”完成的高技术水准和表现力的作品。在费克的《茶馆小唱》演唱中,马金泉教授采用了声音的全景式叙事,其中茶客的吆喝声“茶房!开水”!呈现杯碟声的“叮叮当当”,以及“噼哩啪啦”的瓜子壳声,和嘲笑声“哈哈哈”、怒骂声“混蛋”、反抗声“铲掉”,歌唱家用了极其敏锐、细腻、多变的音色渲染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茶馆一隅的生动表达。在音乐会中毫无防备直抵人心的是一首童谣小曲——用杭州方言演唱的《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马金泉教授采用了回忆式的低回吟唱、自言自语式喃喃话语,将口语带来的乡愁情绪铺洒在整个地处杭州的浙音音乐厅的声景氛围中,最后在青年钢琴家吕烁老师所弹奏的主题音乐中带观众进入到男中音的叙事情境中,挥一挥手,轻盈的口哨声结束了一段令人追忆的童年时光。特邀的嘉宾是来自浙江温州年仅8岁的王安迪小朋友,她与马金泉教授共同合作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伴随着中国一代代儿童成长,但却很少能在正式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中听到这首曲目。清澈、干净的童声与醇厚、父亲般的男中音合作带来了特殊的声景效果,仿佛一位长者领着一位孩子,正“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过去的故事”,呈现出聚焦式的声景效果。在这种情绪渲染中,马金泉教授将乡愁的声景叙事在《月之故乡》和《望乡词》两首歌的音乐中推至情绪的高峰。马教授对这两首诗人作词的作品演绎的堪称完美,作曲家陆在易先生曾不吝言辞对马金泉教授演绎的《望乡词》给予了高度认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