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封”一周:靠绿码即可通行

2022-12-06 16:45:00 作者: 广州“解封”

至12月6日,广州已“解封”一周。

一周内,广州市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在每日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相关情况。

目前,在广州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商场、餐馆及娱乐场所消费,去各类医疗机构就诊,到药店买药等,凭绿码通行,无需查验核酸,基本实现了“一个绿码即可通行”。针对居民的核酸检测需求,广州各区按需合理配置便民核酸采样点。针对部分公众对新冠肺炎仍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多位医学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向市民科普相关知识。

随着防疫措施的持续优化,广州非高风险区的生活工作秩序已基本恢复,并逐步找回了昔日的烟火气:地铁上通勤的人、饭店内食客、珠江边散步的行人,都多了起来,夜晚酒吧内也坐了很多看世界杯的球迷……

今年55岁的蔡阳城(化名)是湖北人,自1996年开始在广州打工,从事制衣行业工作20多年。他租住在广州海珠区东部的仑头村,经历了20多天的封控后,在广州解封当日,他赶紧离开广州,前往深圳的儿子家。然而,在深圳住了4天后,看到广州的防疫措施已优化,12月4日蔡阳城又返回了广州的出租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因多种因素,广州“解封”后,绝多数提前返乡的务工人员、学生等都没有返回广州。“如果不是离得近,我也不会回。”蔡阳城的打算是,一是讨账,有个老板欠了他几千元,现在难以联系上,他正尝试多种办法要钱;二是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挣点过年的钱,“这一行很多人都返乡了,现在反而不缺事做”。

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城中村,蔡阳城发现,村入口的关卡、水马都撤了,不需要查看绿码、核酸等,均可自由出入。“想不到变得这么快啊!”蔡阳城感慨说,他喜欢“解封”后的感觉,现在每次出门,他都会提醒自己戴好口罩,“自己保护好自己”。

“解封”后,仑头村恢复了生活秩序。12月5日晚,不少人在村口的小街行走、吃饭。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撤离前,已被封控20多天

“在广州的时间比在老家的还多。”在广州已打拼26年的蔡阳城说,他习惯了广州,广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蔡阳城出生于湖北阳新县一个贫困家庭,16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没什么依靠,他很早就出来谋生。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县城学了缝纫技术后,他在乡里搞起了培训班,给即将远赴他乡务工的年轻女孩培训缝纫、制衣技术。后来,来学技术的女孩越来越少,自己开的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差,1996年他也踏上了南下广东的打工之路。

蔡阳城的打工第一站,就是广州海珠区康乐村。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零散摊位构成的中大布匹市场逐步形成。2000年后,在政府的整治改造下,部分商户搬入村民自建的临时建筑,部分制衣厂搬入临近的城中村,形成了以制衣为主要产业的康鹭片区。

康鹭片区包括康乐村、鹭江村两个城中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辖内有制衣厂、仓储企业5200多家,聚集了超过30万制衣行业从业者,95%以上是外来人口,大部分人来自湖北。由于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湖北人,坊间称这一带是“湖北村”。

自今年10月23日广州海珠区首例感染者出现后,疫情在区内康乐村、鹭江村等多个城中村蔓延。在此轮广州疫情中,康鹭片区的城中村因病例众多、防控难度大,备受外界关注。

蔡阳城说,1996年,他到康乐村的制衣厂打工时,这里的服装产业还未形成如今的规模,“是后来一步步扩大形成的”。在制衣厂做了四五年后,他的妻子也来广州打工,租住在位于海珠区东部的仑头村。为了便于和妻子一起住,他离开康乐村,前往海珠区另一制衣厂林立的大塘村,在一家由台湾老板开的服装厂里从事服装加工工作。

2010年前后,蔡阳城夫妻开始单干,他们先从厂里接单拿料,再在自己居住的仑头村狭小的出租房里加工服装,赚取工钱。“这比进厂自由些,收入也高点。”靠着这份收入,夫妻俩养活了一家人,如今两个儿子均已结婚生子。

蔡阳城介绍,凭借过硬的手艺和经验,他接的订单较为高端,加工一件衣服,一般工钱有几十元,高的有上百元。“每日纯做工有12个小时左右,一个月最多休息两三天”,好的月份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差的月份只有七八千元。 “虽说不是重体力活,但也耗时间精力。”蔡阳城说。


 蔡阳城(化名)在仑头村租了一室一厅,每月租金550元。这里是他加工服装以及生活居住的地方。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蔡阳城对此轮广州疫情的感知,最早来自他在康乐村开旧货店的一位老乡。今年10月底,这位老乡在电话中跟蔡阳城说,自己所在康鹭片区被封控了,让蔡阳城趁着还没被封住,“赶快跑”。当时,北仑村未出现病例,尚未管控,蔡阳城不相信疫情形势会如此严峻,认为不会有太大问题。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