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张伯礼、梁万年等专家对当前疫情的40个判断

2022-12-11 06:40:05 作者: 钟南山、张伯

在一个月内,“防疫二十条”和“防疫新十条”先后公布,各地也迅速跟进落实。但面对当下多地仍然存在疫情的情况,一些人对防疫政策的调整有些误读,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情绪。

我们为网友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找到了专业判断↓

防疫政策优化是不是“躺平”?

现在新冠疫情还没有停,在我们中国不同的地方还是出现。现在如何正确看待奥密克戎引起的情况,我们不能用两年前的一些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有些人试图把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引向全面放开、躺平,这是一种歪曲认识,放弃疫情防控,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安全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这次的优化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为什么现在开始优化防疫政策?

科学调整、不断优化,更科学、更精准,我国的新冠病毒防疫政策一直按照这样的“节奏”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在全球流行近3年后,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其致病力逐渐减弱趋势明显。“从病毒及疾病特点看,当下延续甲级管理的必要条件已经明显逐渐减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防疫政策是基于科学确定的,不是松紧的问题,而是合适不适合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进一步优化措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

现在选择优化,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

截止到2022年11月28日,中国的确诊比例为全球平均数的1/374,确诊比例为美国的1/1348,死亡比例是全球平均数的1/232。WHO在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阐述了全球四种不同国家采取的防控策略及后果,把我国“强力防控”列为最佳选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这两年多的严格防控,实际上就是为全民疫苗接种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也为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

做好准备、提升应对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这几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诊疗经验,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治疗,积累了很好的治疗办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

防疫政策优化后能回归正常生活吗?

对病毒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的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关键要素。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生活逐渐走向正常化,我们将面临一个与新冠病毒不期而遇的巨大可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

防疫政策优化会不会导致病例激增?

防疫政策调整了一点点,和病例激增没有因果关系。应该说数据的激增可能是因为各种的原因,跟是否实施“二十条”,以及实施是否严格没有关系。

——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

很多的所谓隐匿传播,实际上是我们个人的预防措施没有做到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将来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

将新冠肺炎回归到乙级管理,可以将大量的医疗资源从方舱医院中释放出来,回归到正常的诊疗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保障其他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

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