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疫苗接种剂次翻倍,第四针何时来?

2022-12-11 17:33:15 作者: 近一周疫苗接

随着社会面管控的放开,近期人们接种疫苗的意愿明显提高。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12月8日,国内内地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34亿剂次。《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11月23日~30日8天时间,内地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9万剂次,12月1日~8日8天时间,这个数据升至225.4万剂次,比上一个8天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新冠疫苗获批速度也在加快。12月4~5日,国内内地四款新冠疫苗相继紧急获批,包括重组蛋白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不过,在全球范围内接种占比较高的mRNA新冠疫苗,目前尚无中国本土企业在内地获批。

“之前民众所处的大环境整体较为安全,大家打疫苗的动力不足。”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国内近期快速批准多款疫苗,应和防疫措施调整、经济发展需要等多个因素相关。

接连四款疫苗紧急获批

12月4日,香港上市公司三叶草生物发布公告,宣布其新冠疫苗SCB-2019被纳入紧急使用。该疫苗基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S蛋白设计而来,由SCB-2019抗原联合CpG 1018佐剂和铝佐剂两种佐剂组成。

同日,神州细胞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二价重组蛋白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这款疫苗活性成分包含阿尔法和贝塔变异株的重组S三聚体蛋白抗原,并采用比传统铝佐剂更有效的新型佐剂。佐剂的作用在于,与抗原一起注射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12月5日,四川大学宣布华西医院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威克欣纳被纳入紧急使用。据公告,在制备技术上,威克欣将新冠病毒的基因引入昆虫细胞,制备新冠病毒S蛋白,诱导人体产生抗体阻断病毒感染,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同日晚间,万泰生物宣布,其联合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这是继康希诺之后,国内第二款获批的非注射剂疫苗。该疫苗采用经特别改造的双重减毒甲型流感病毒作为载体,属于减毒活疫苗。

这几款疫苗都不是针对奥密克戎的单价或二价疫苗。不过,多家相关研发机构表示,相关疫苗对感染奥密克戎仍具备良好的保护效力。

“这四款疫苗各具特色。”朱华晨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万泰生物这款鼻喷式疫苗可以高效激发呼吸道黏膜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多维度保护免疫应答。此外,以双重减毒流感病毒为载体,可以同时对抗新冠和甲流。从Ⅰ、Ⅱ、Ⅲ期的临床试验中,可以明确看到60岁以上老人的免疫效果与青壮年几近等同。

“相对其他肌注类疫苗,这款鼻喷式疫苗诱发的黏膜和细胞免疫效果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弱一些。”朱华晨说,不过,现阶段奥密克戎感染大多都引发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这类鼻喷式疫苗可以将病毒复制直接阻断在鼻腔,且接种后24小时就能看到保护效果。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目前多种奥密克戎的主流病株都有非常高效广谱的免疫保护效力。

加上最近紧急获批的这四款,目前国内已有13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看来,尽管目前国内有10多款疫苗已获批上市,但目前仍然是以灭活疫苗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11月30日,三叶草生物官网发文宣布,一项由三叶草生物和国际疫苗研究所合作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SCB-2019疫苗接种者的家庭接触者,新冠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84%。该研究共有154名接种安慰剂或SCB-2019疫苗并随后出现新冠感染的受试者被纳入研究,他们的家庭接触者中也有388人被纳入研究。

“打疫苗本身就会降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染,这项数据不能说明太多问题。”金冬雁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香港现在家庭中如果有一人感染新冠后,按照居家隔离指引,基本上传给其他家庭成员的机会大大降低。“很多家庭中,几个家庭成员中招后,并未传染给其余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和个人体质、在家庭中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金冬雁说。

另据公开资料,国内石药集团、斯微生物、艾博生物、康希诺等至少十家企业正在研发mRNA疫苗。“还是要看真实世界的疫苗效果,mRNA新冠疫苗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已批准上市,国内香港、澳门也已批准民众接种,内地也应该尽快跟上。”金冬雁表示。

12月8日,斯微生物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获得老挝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8周岁及以上人群。这是第一个在老挝获批的国产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据介绍,这款mRNA疫苗在研发设计中包含了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均有的D614G突变。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现有mRNA疫苗的短板,是其不能产生黏膜免疫,而只有黏膜免疫才能有效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将来的疫苗走向不应该仅仅是防重症和死亡,还该防感染。鼻腔疫苗就是一个积极方向。

国内第四针也应跟上

新冠病毒的变异和流行在持续变化。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数据,12月4~10日期间,BQ.1.1和BQ.1两种变异株占比分别为36.8%和31.1%,合计占据了67.9%。此前占据大部分感染比例的BA.5变异株的流行度则从10月22日超过60%的比例下降至12月10日的11%左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