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给了专业 “嘘声”给予警示 “关注”面向未来

2022-12-24 04:50:48 作者: “掌声”给了

  五:短视频《中国梦365个故事》

  致掌辞: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是中国电视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开播于2013年的《中国梦365个故事》,在一片宏大逐梦表达中,坚持以平民化、原生态、纪实性、讲故事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小而美的生动故事叙述中完成对中国梦的阐释,有力地回答了中国电视的一个终极追问:我们为什么出发?普通百姓的人性光辉,就是这个节目最动人的地方。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就是中国故事最迷人的样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任研究员时统宇给予《中国梦365个故事》具有承载电视人责任的评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30年前中国电视迅速成为第一传媒的标志。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就提出过,中国的电视应该展现老百姓的生活,少一些会议和形式主义,《中国梦365个故事》其实是回溯了这个初心,这也侧面证明了人民是文艺工作应该关注的永恒话题”。

  当天的论坛上,白岩松“年度嘘声”关注本年度出现的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独立的警醒之声。

  年度“嘘声”:“数据伦理失范现象”

  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与人的处境更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一些时候我们只在乎技术的先进性,却忽视了技术的伦理性,比如例如技术手段过分追逐商业利益、市场利益,进而架空了人的价值,忽略了对人的基本关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方面技术的更新应接不暇,带来新问题,比如AI换脸技术,是不是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AI面试系统是否存在着加重偏见和刻板印象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发新的讨论。

  白岩松以一个比喻指出关注数据伦理失范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一部车子在关键时刻最重要的不是马达,而是刹车,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一味地向前,还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

  张颐武认为,数据伦理失范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媒介的主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主题,也是人类技术不断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他指出,数据伦理失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对技术伦理的关切。

  刘昶指出,在进行技术赋权的时候要注意到数据确权,即当技术代替人来执行一系列行动时,我们应该如何对产生的后果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划定。要警惕技术伦理和滑坡和失范,发挥技术向善的力量。

  “特别关注”:成千上万老师们的网课直播

  论坛还有个展望性的项目是公布“特别关注”的环节,也是对视频领域未来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行再探索。本期论坛“特别关注”是:成千上万老师们的网课直播。

  致掌辞:

  2022年,成千上万的老师进行着频繁且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大中小学的各类课堂被浓缩于指尖、眼前,直播间里的老师,不仅通过一个个按键与界面,努力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更关爱、抚慰、疏导孩子们求知与焦虑的心灵。教育,从来不仅关乎个体家庭,也是社会的基石、民族的希望。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是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老师们担起了“停学不停课”的重任,让知识在云端传递、让家人工作中放心、让安居稳定悄然进行。一块块因知识而亮起的屏幕,融入万家灯火,延续文脉书香。

  专家指出,成千上万老师的直播网课不是一般的网络和媒介现象。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关乎千百万家庭。线上的授课方式是对未来教育形式的一种探索,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他认为,未来中国网可一定会在社会的某一阶段被给予极大的关注。同时该话题也饱含着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正在经历着网课直播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深有感触:“我自己作为老师这三年也一直在以网络主播的身份跟学生互动。目前的网课在教学方面一定是不如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但是在科技的赋能之下,中国的师生能够以线上的方式来完成教育教学,这也是我们共克时艰的一种韧性的表现。二十大指出要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线上课程将会是重点部署的方向之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肯定了论坛的独立态度和学术精神,也希望当今媒体应该关注的一种“回归”,回归到人、回归到情、回归到媒体的本分,这种回归的声音是我们应该不断提起的时代之声,他同时感谢参加论坛的所有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