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回眸2022,十组数据看亮点

2022-12-29 09:11:11 作者: 中国粮食连续

2022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来说,这是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一年。

星光不负赶路人。回首这一年,经济社会领域取得许多难能可贵的成绩。中国粮食连续8年丰产,新能源汽车产销创下新高,城镇老旧小区换了新颜,5G网络“县县通”,数字经济持续领先全球……一起透过十组数据来看亮点。

超1.3万亿斤:中国粮食“8连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皇镇街道收购站内,粮食收购正忙。“今年粮价不错,农户售粮积极性比较高,我们收购点已收购秋粮超2000吨。”收购站负责人说。

这一年,各地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为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为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为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产量增,面积也在增。各地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说。

超1000亿件:快递“递”出经济韧性

12月1日,国家邮政局大数据平台显示,2022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正式突破1000亿件,比2021年提前7天。

中国的快递网络,单程超过4300万公里、网点超41万处、日均服务近7亿人次。快递业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实现千亿件目标,既体现行业发展,更彰显经济韧性。

小小快件,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今年以来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处理量超42亿件,日均处理量超3.8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

1000亿件快递,日均3亿件,其中有1亿件在农村地区进出。目前,全国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达90%。随着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工业品进入乡村、更多农特产品流向全国大市场,乡村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元旦春节来临,快递又将迎来传统旺季。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说,前期投入带来的能力提升,将推动快递业在畅通经济循环与支撑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5.2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换新颜

拆除违建、改造路面、新增绿化、施画停车位、墙体保温、加装电梯……今年以来,许多地方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也大大提升。用一些居民的话来讲:老旧小区“改”出幸福生活,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惠及居民859.25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101.7%,其中25个省份的开工小区数、户数均超过或达到计划任务。

“面子”更靓,“里子”更实。据统计,今年前10月,规整和更新改造水电气热信等老旧管线5.16万公里,加装电梯1.23万部,增设停车位61.96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2.07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694个。各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既惠民生扩内需,又推动了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

数据显示,这十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6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800万户。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您家吗?

超90%: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提升

借助“光储直柔”技术,将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并实现柔性使用,帮建筑多省电;房屋经过节能改造,冬季室温提升3至5摄氏度,夏季降低2至3摄氏度,让居住更舒适。还有遮阳百叶根据阳光强弱和气候条件调整角度,回收装置将雨水通过沉降转为绿化浇灌用水,屋顶小花园改善局部小气候……我们身边的建筑正在变“绿”变“聪明”。

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建材,再到大力发展绿色建造方式,目前中国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节能,特别是绿色建筑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已经由2012年的400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20多亿平方米。

此外,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2.5万个。2134个绿色建材产品获得认证标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使建筑产业链拉长变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