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核酸相关的诸多产业是时候退场了。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核酸检测正在迅速退出人们的视野。
谭淼感慨万千,她是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20年初,海苗生物的核酸检测产品研制成功,远销欧洲和美国,几百万人份的海外大单接了不少。后来,抗原检测试剂盒也成功下线,并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公司由此迎来业绩翻倍增长。
核酸相关产业都被需求带动了。随着核酸采样需求激增,核酸采样机器人应运而生,被寄予厚望。2021年3月,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携手杭州湖西云百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自动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杭州湖西云百生科技有限公司CEO刘芳德说,公司曾经接到过很大的订单意向,规模大概为3000台。而核酸采样亭的出现,始于去年5月份,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全国多个城市增设核酸点位。单个核酸采样亭的价格在2万元至5万元不等,上海飞域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莉月向市场供应了400多套。
即便是市场最热闹的时候,行业里的人仍然判断这不是一门好生意。
“咨询的很多,卖出去的很少,抱着试用的态度,一两家会买一台试一试。”刘芳德说,产品即使卖出去,毛利率也比较低。核酸采样机器人规模化采购的报价是50多万元,相似等级的手术机器人一台能卖上千万元。“定价定高了,对于采购的单位来说,不如雇几个人,一年的用人成本也就这么多。”
谭淼始终很冷静。“我们不是主营疫情相关产品,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她回忆,当初决定研发核酸检测产品之前,公司内部产生了巨大分歧,合伙人担心,产品研发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若卖不出去,或者卖得不多,便要赔钱了。谭淼也认同,她2007年入行,一直做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看过太多次了,无论时间再长,也是个暂时的事情,总会结束的。”
“这是紧急项目,不是主要业务。”陈莉月有着相似的想法。飞域本来是专业做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公司,“不过是市场有需求了,我们恰好研发、技术、生产等人员储备充足,能接下这些订单。”
谭淼和陈莉月都预料得不错。2022年年底,国内市场降温,各地采购核酸采样亭的项目纷纷叫停,不少已启用的采样亭正想办法变身。市场即将落幕,回想起来,相关产业仍有收获和进展。在刘芳德的公司里,核酸采样机器人是最著名的展示型产品,“核酸采样机器人推出之后,很多临床医生找来合作。”医疗级别的机器人对于力度和精度要求更高。之前,大多数公司专注工业机器人,临床医生对机器人有需求,但没法提,大家以为要开发几十年,“现在触手可及了”。
海苗生物的主要业务原本是肿瘤基因筛查,因为疫情影响,公司运转一度停滞,打击近乎致命,新冠检测相关产品成为救命稻草。近1年来,公司重启关于肠癌筛查的临床试验。去年11月初,谭淼迫不及待到德国参加医疗设备展会。因为核酸和抗原的合作,公司产品进军海外市场,拿了欧盟认证的CE证书和美国市场的FDA证书,谭淼他们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准得到认可。
“约了很多客户,到展位上碰个头,产品出去了,人却没见过面。”谭淼说,他们谈论的话题集中在接下来要做哪些事,“咱总不能光卖防疫相关的产品,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