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时N95到手变防尘口罩?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

2023-01-07 11:17:45 作者: 买时N95到

   直播间里,主播信誓旦旦说卖的是N95口罩,抢购时链接商品突然变成了KN95口罩,消费者着急下单后,收到的却是PM2.5防尘口罩……

  这是2022年年底天津市居民韩先生遭遇的经历。

  随着疫情形势发展,涉疫物资需求增加。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线上线下,涉疫物资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问题层出不穷。近期,已有多地通报涉疫物资乱象,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陆续发文对涉疫物资销售乱象进行打击治理。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部分商家企图“借疫生财”,打着新冠的“擦边球”不法销售,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群众健康,有关部门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同时线上销售所依托的相关平台亦须承担相应责任。

  “特效药”诱人抢购

  虚假宣传夸大其词

  韩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个卖口罩的直播间,主播承诺所售口罩为N95,可以有效防护新冠病毒,且口罩数量有限需要抢购。因为前段时间一直没买到N95口罩,当时直播间又特别火爆在线人数很多,韩先生就着急下了单,下单后才发现商品链接显示的是KN95口罩。

  “这也罢了,可没想到半个月后到货拆开一看,竟然是PM2.5的防尘口罩。”韩先生颇为气愤地说道,他支付92.8元买了50只口罩,准备去找主播理论时,发现相关店铺已经关停,主播也消失无踪。

  虽然后来韩先生找平台协商退了款,但依然难消气——让人白等了这么久时间;要是有人没注意戴上这口罩出门被感染,谁来担责?

  记者注意到,在网络平台,不规范销售涉疫物资,打“擦边球”倒卖涉疫物资乃至违法销售的行为屡见不鲜。

  “全球第一款新冠口服药,货不多,识货的来”“新冠特效药,绝对的硬通货。懂的自然懂”“××新冠特效口服药,出现症状3天内服药,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可降低89%”……“新冠有特效药了”的信息在网上一时甚嚣尘上。

  记者查询发现,所谓新冠“特效药”如辉瑞Paxlovid等均为处方药,而各社交平台、网络朋友圈中却有不少销售这类“特效药”的黄牛信息,甚至还有销售仿制“特效药”的黄牛信息。据专家介绍,这种仿制药品未经我国相关部门批准,是违规的,自行用药存在安全风险。

  被传对新冠病毒有“特效”的还有“免疫球蛋白”,在一些社交网络平台、二手平台等均有大量收购和售卖信息,号称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新冠。在大量抢购之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水涨船高,被炒到3000元以上一瓶。这让不少医生站出来呼吁:免疫球蛋白不防新冠,不要囤积,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上海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告诉记者,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主要成分是抗体,输入人体后,不能长久保持在体内,因此也不能用于预防新冠。同时,由于球蛋白需要靠注射进入体内,个人在未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随意注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过敏等。

  不仅是免疫球蛋白,在网上,连酒都成了“防疫神器”——在某款酒的视频广告中出现了“据专家统计常年喝酒的人群能够抵抗新冠病毒:防病毒能力比没有喝酒的人高68.3%”等内容。

  对于这种借疫宣传销售商品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不仅涉嫌虚假宣传,非药品违法宣传疾病治疗功能,违反广告法,而且一些产品在宣传时故意借用一些知名涉疫物资品牌,引发消费者混淆,还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无资销售涉嫌违法

  最近,血氧仪、制氧机又成了抢手货。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此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指夹式血氧仪价格差别很大,从几十元到一两千元的都有,不少店铺显示缺货,还有一些处于预售状态。其中,某款血氧仪月销量已达30多万。

  胡洋告诉记者,自备血氧仪等仪器进行健康监测有其积极意义,不过,当前市面上的血氧仪、制氧机等仪器质量参差不齐,居家自我监测得出的参数未必准确,“我接诊过一位病人,血氧仪自测显示血氧饱和度过低,但是就诊后抽血检测数据却显示正常”。

  在涉疫物资的销售过程中,一些卖家投机取巧,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哄抬物价、高价售卖,行不法销售之实。

  近日,重庆綦江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重庆某公司经营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进行抽样送检,检验结论为不合格,涉及防护服数量3000套。该公司因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将被处以行政处罚。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苑成说,不法商家知假售假,销售假冒伪劣防疫产品的行为非常恶劣,根据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可处以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12月,不少人经历过抗原试剂盒短缺,也见到了网上、朋友圈抗原试剂盒价格暴涨。除抗原试剂外,退烧药、温度计等涉疫物资都出现了高价售卖的问题。各地相应加大了打击整治力度。

  如郑州“小药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线上“药帮忙”App批发平台,向全国医药零售、药房、诊所哄抬布洛芬片价格,经先后两次涨价,布洛芬片价格从2.33元每瓶至2.43元每瓶,涨至19.8元每瓶,涉案药品数量达3万余瓶。2022年12月29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向“小药药”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罚款260万元。

  苑成说,根据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对药品价格进行监测,依法查处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药品价格违法行为,对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