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游玩什么?
时间、体验和花费历来是影响消费者制定出游计划的重要变量。但今年春节,张辉提醒说,应首先看到消费群体和消费经济的变化。他指出,春节期间,80后、90后、Z世代成旅游生力军。同时,旅游的主体内容也发生变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形态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此外,小型化、定制化、自主化出游兴起,自由行游客激增。而以上种种又会改变人们的出游距离。因此,目的地是否拥有新场景、新玩法、新变化,将对消费者的春节出游计划产生极大影响。
张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春节期间,本地游、城市休闲游、周边游、乡村游、度假游将是国内游的“主旋律”。“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休闲的概念出现以后,国内游已经出现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独立化发展的新趋势,今年春节期间,消费热点包括乡村旅游、旅游演艺、美食旅游、民俗旅游、亲子游、民宿等,这些消费热点都将影响人们出游计划的制定。”
记者在马蜂窝站内进行相关搜索时也发现,在选择国内目的地时,“酒店”“当地玩乐”“美食”“民宿”这几大关键词是游客搜索最多的。飞猪的数据则显示,今年春节“国风+旅游”“非遗+旅游”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包含汉服、非遗、手工艺等体验活动的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1倍。
2023年国内游恢复力如何?
提及今年国内游的恢复力,多位专家都预判说,2023年国内游会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70%左右。
具体到一季度国内游的恢复情况,张辉指出,国内游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一季度国内游不会实现规模性复苏,但旅游人气将实现恢复。“国内游要想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至少需要两年多。”张辉说道。恢复速度取决于三大要因——疫情的演变和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旅游能量和产业链的重组、旅游投资的恢复。
宋昌耀也告诉记者,短期来看,强旅游偏好的消费者会率先开展国内游,推动国内游在重要节假日迎来小高峰。但长期来看,旅游消费心理的恢复和消费选择重塑需要一个过程。参考国外疫情放开后旅游业的恢复速度,预计2023年能恢复到2019年的70%以上水平,其后逐渐恢复的速度和过程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国民收入提高和疫情发展态势。同时,国内游恢复将基本遵循“近程—中远程—出境”的顺序。
张辉认为,春节期间,城市群目的地是亮点;“五一”期间,自然生态资源聚集区,如贵州、湖南等地将受欢迎;暑期和“十一”期间则还需观察,初步判断,地理尺度大的目的地,如青海、新疆、内蒙、西藏等将受青睐,房车度假、露营将继续发展。“总之,春节、一季度看人气,‘五一’看流量,暑期、‘十一’看消费水平,如这些国内游恢复的重要时间节点都能取得较好成绩,那就为日后国内游全面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若想为国内游恢复提供“加速度”,张辉建议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如为发展房车游解决房车的上路和尺寸问题、为发展研学游完善假期制度和教育制度、为发展游艇游加强码头建设等。同时,张辉还提到了“技能型旅游”这一概念。他认为,长期来看,度假旅游将继续兴起,民宿等旅游形态将大量出现,体能性旅游将转向技能性旅游,滑雪、冲浪等将受青睐。此外,地理尺度大、自然形态优质、人口密度小的目的地将“崛起”,房车游也将继续受到市场长期关注。此外,中国旅游业经40余年发展,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环境、新技术、新市场,来创造“新旅游”的概念,打造新玩法和新场景,变革传统旅游产品形态和运行方式,是整个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