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三年后“诗与远方”归去来

2023-01-16 09:58:21 作者: 久等了!三年

   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隔空喊话: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拉好“中泰一家亲”横幅,泰国副总理与部长为首批抵泰中国游客接机。随着我国近期优化调整防疫政策、有序恢复公民出境游,东南亚多国陆续加入“抢客”行列。“诗与远方”暌违三年,正以这样的方式“强势”回归我们的生活。

  这三年,在国人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作为对疫情高度敏感的行业,旅游业遭受重创,导游、领队、博主等靠旅游吃饭的人更是直面现实困境。三年里,是苦苦坚持?还是改弦更张?他们又都经历了什么?“乙类乙管”之后,国内外旅游市场蓄势待发,此刻回首与展望,让我们在他们的故事里,一同铭刻时代的记忆。

  资深导游不舍:

  改行做了120司机

  土生土长的杭州余杭良渚人黄澎,在当了十多年导游后,真的改行了。38岁的他,现在是杭州市急救中心余杭分中心的一名120司机。

  2002年旅游专业毕业后,黄澎当上导游。2003年就遇上了“非典”,但他记得当时旅游业也就停顿了两三个月。但没想到,这一次新冠疫情,会让他和同行们苦苦等待了三年。

  与疫情几乎同时,2020年大年初三,黄澎迎来了小女儿降生。没想到,很快他就失业了。“实在撑不下去了。”为员工坚持发了一年的基本工资之后,老板宣告旅行社倒闭。

  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作为地接的黄澎间或能接到一些省内疗休养团的单。但收入还是急剧下降,还要自己交社保,“压力很大”。但他说,还好他是良渚本地人,没有房贷压力,看两夫妻都是导游又背着房贷的年轻同事,才是真的艰难。

  慢慢的,他发挥本地人优势,在“博物馆游热”里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家门口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是这两年学生省内游的热门景点,去年又迎来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开馆,黄澎就在这两处干起了兼职导游。一个上午场讲解两个小时,他能拿到400元的收入。可虽然暑假业务旺,冬天又没有活干了。

  黄澎就去村里当防疫志愿者。2022年5月份,街道为急救中心招募驾驶员。笔试面试中,“急救行业就是个积德的行业”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他,他成了一名急救车驾驶员。

  去年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一波疫情高峰到来,直到眼下,急救中心的忙碌才有所缓解。黄澎数了数,自己最忙的一个晚班出了14趟车。发现自己“阳了”那天他发烧到38.5℃,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不能耽搁,一耽搁就是老人家一条命。”

  急救出车,最让他唏嘘的是那些独自在这个城市打拼的人。急救人员一进房间,患者已经病得起不了身了。急救人员是和110联动,才打开了房门。这时候,黄澎会想,没有健康,拼搏也会失去意义。

  眼下,境内外旅游蓄势待发,黄澎还会回到旅游行业么?他认真想了想说,急救车司机的职业比导游更稳定,而值班后连休两天的安排,也还能让他继续做他喜欢的导游。只不过这一次,转换成了兼职。

  出境领队迫切:

  马上出发去泰国

  “实在等得太久了。”1月16日,中国国旅(浙江)公司资深出境领队洪瑞翠就要和友人飞往泰国。

  她记得,三年前最后一次带团出境,是2019年12月份去韩国跨年。疫情刚开始,她还想孩子在家上网课,能有空陪陪孩子也是好的。没想到,一等就是三年。这三年里洪瑞翠的心情,“完全是随着疫情通报的数字起伏的。”

  疫情让国旅境外部的业务停歇,国内部也大受影响。最难的时候,看到做旅游大巴司机的同事都转行去核酸试纸工厂做工了,洪瑞翠也想过要不要进工厂,要不要接受邀请去做企业培训。但她发现,这三年来,人们对“诗与远方”的需求并没有完全断绝。

  靠着过去十年做旅游积攒的口碑和人脉,她转向了杭州一日游、周边游。她记得,2020年,老年人是最早敢出来旅游的群体,比如冬天组团去海宁皮革城。2020年,她靠带学生秋游团和老年团拿到一定的收入,虽然每天300元的带团日薪,跟她出境领队的津贴相差甚远。2021年,疗休养团的业务有了更大的起色。到了2022年,刚预期业务要多起来,但一有疫情消息,单量就下来了。“行情就是高高低低过山车。”

  “我就是傻傻地坚持。”收入锐减,等待似乎无期,但洪瑞翠还是坚定地热爱旅游行业。三年间,她还把以前没空去考的中级导游证考了下来。但她坦言,丈夫收入稳定,家里支持也是她能坚持的重要原因。但三年真的太漫长了,女儿都已经完成了小升初。

  这三年,也有很多人没有等来春天。她听到了太多小旅行社倒闭的消息,自己所在的公司也出现了裁员。“乙类乙管”利好消息传来,洪瑞翠默默翻出自己去韩国的五年多次旅游签证和护照一看,都过期了。

  洪瑞翠准备观望半年。她在等待公司系统的带团方案,带团出境,应急预案也要细致充分。但眼下,她想要出去“浪一浪”的心却是不能阻挡的。所以1月16日,她要和朋友先去泰国看看,泰国曾是她熟悉的目的地,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华人旅行商守候:

  终于等到中国游客

  “原来每个月能接待3000名到5000名中国游客,疫情发生之后瞬间降到几乎为零,根本没有让你缓冲的机会。”来到泰国整整12年的刘小海,经历过水灾、政局动荡,但没有任何事情能像新冠疫情一样,让他从事的旅游业整整停滞了三年。

  在曼谷的华人旅行商里,最初靠着挂靠别人品牌招揽生意的刘小海,在2019年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0余名员工、30余辆旅行车、15间酒店公寓,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

  但在疫情冲击之下,刘小海公司的各个板块业务急转直下。他首先停掉了公司的用车板块止损,住宿板块也随后全部关停。尽管如此,疫情第一年他还是给公司员工发了半年的薪水,“员工要吃饭,我必须尽可能挺得久一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