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其中,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教授再次连任全国政协委员。早在2018年,罗卫东就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罗卫东委员已连续多次出席全国两会,提交相关政协提案,认真参与相关社会调查,积极参政履职,建言资政。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罗卫东围绕数字化改革助力“两个先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双减”与教育公平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与界别小组讨论并撰写提案。截至2022年底,罗卫东共提交143篇社情民意信息,14篇被全国政协采用,其中《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与对策建议》《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保障海洋通信领域国家安全》《当前我国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3篇信息被全国政协转送有关部委办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双减”亟待填补农村学校课后服务短板》等12篇社情民意信息被民盟中央采用,《关于建立“国家文物督察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议》等11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专报采用,《“劳动奖补”是激发中低收入阶层内生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扩中”“提低”的重要政策》等2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委统战部采用。
据悉,在教育领域这一主界别,罗卫东始终把自身的教育工作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深度结合,用切身体会为百姓发声。2022年3月,罗卫东接受浙江卫视专访,结合学校的数字化改革探索发出了“依托数字化 让教育更均衡”的倡议,并提出《关于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议》。2022年11月,他参与全国政协教育组的线上主题议政活动,发表署名文章。在民盟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罗卫东作为参会代表接受媒体访谈,围绕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动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高校校长身份和自身40年教龄的切身体悟,谈了自己的认识,持续为教育一线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