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昨天,一则关于她的、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
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小红书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绝望和无助,抑郁症没有立效药,我只能不断地用言语去治愈她……
疫情开放后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随风凋零!而源头却是那些无处不在、无毒不侵的“网暴”。
图源网络
01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以便引起全社会的认真关注,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来减弱、阻止、消灭网络暴力。
这个出生于1999年的女孩,被保送研究生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84岁的爷爷一个惊喜,拍了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作纪念。
这是去年六七月的事情。
不知是谁,“搬运”了她的内容,并迅速在网络扩散。有人攻击她师范生的身份和录取她的华东师范大学。有人造谣“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还娶了一个小女生”。一些营销号看到流量高,贴上“专升本考上浙大后爷爷哭了”的字幕,卖专升本培训课……
郑灵华又气又怕。她删掉了个人账号中能看出个人信息的标签,隐藏了那条视频,以及多个证书的照片——担心这些优秀证明再被拿去做广告。
去年7月,经过复杂繁琐的维权后,她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准备起诉网暴者,她“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
7月23日晚上,郑灵华把粉色头发染回了黑色。
本来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除网暴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这个女孩因此慢慢患上了抑郁症,并最终导致她失去生命!
02
网暴最恶毒的莫过于基于假信息和妄加猜测之上的胡乱、刻薄的批评,善意在这里没有市场,不止批评,谩骂更多。
击倒郑灵华的,就是这些恶毒的嘲讽和谩骂。
起初看到那些“没眼看”的评论时,她几乎要晕倒。“一个研究生,把头发染的跟酒吧陪酒一样”,居然得到2000多个赞。
上万条评论中,许多网友针对她的发色,她突然成了网络靶子。有网友指责郑灵华“吃人血馒头”,“拿自己爷爷炒作”,说“老爷子走慢了”。他们放大到群体攻击,称师范生、艺术生“不学好”,“不配当老师”,“国家该取消艺术生”,“染发的都不是好人”。
被网暴前,郑灵华曾在短视频中告诉大家一个“活了22年才领悟的小秘密”:如果有人说你不好,那就把他删掉,这样你就很完美啦。
显然,这条人生经验不足以抵抗网络世界野蛮的一面。她的名字被公开,远不是一删了之或是闭上眼睛可以装作看不见。
遭遇网暴后连续多日,她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严重失眠,吃不下饭。她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几天的时间收到过去22年都未见过的脏话。网上的事态快速发酵,承受者只有她一人。
去年7月14日起,郑灵华在社交平台上似乎换了一个人,言语间充满疑惑和愤慨。
这就是她心态因为被“网暴”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不幸患上抑郁症的过程。
03
遭受网暴并因此患上抑郁症并不幸失去生命的,不止郑灵华一个。而更多的是在网暴困扰中心理失衡、不堪其扰的人们。
代理郑灵华案件的浙江律师金晓航曾表示,普通人发起维权、反击网络暴力并不容易,最难之处在于难以找到网暴者即侵权人的具体信息,只能通过先起诉网络平台公司,要求平台公司提供侵权人的身份信息。
而当时郑灵华要面对的,是无数难以定位的网暴者、营销账号,以及多个互联网平台。
“我不会倒下的,更不会自杀。”郑灵华说。这是她当时的决心。但是她还是低估了这场网暴导致的抑郁症威力,它能将人的生命在默默中扼杀。
遭遇频繁网暴,不幸陷入抑郁,这位年轻的女孩就顺着这样一个并不算怪异的逻辑走了。
自从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网暴就与之相伴相生。少数人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言论”放飞的舞台,一件可以随意攻击他人的利器,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心理阴暗,听风作雨,躲在某一个角落,将法律置于藐视之地。因为被网暴而患上各类心理疾病的人也在日趋增多。
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现象。网络世界虚拟的本质,经常让网暴变得虚无缥缈、难以捕捉,似乎完全可以游离于法律的管辖范围之外。同时,大量的事件被网络暴力所歪曲了真相,各种不一样的信息混淆在一起,也让整个网络环境变得云山雾罩,甚至格外诡异。
随着技术更迭,网络暴力侵犯他人权益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和局限,而是呈多样化发展,这样的特点对于受害人来说受到的伤害也会越来越严重。对于三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或者心理相对脆弱的人来说,受到网暴的影响会更为严重,甚至可能会直接改变其价值观,乃至生命观。
杭州女孩郑灵华的不幸去世就是一个例子。因此,严惩或明或暗的网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有责任制定法律将那些“听风就是雨”的谣言端口和心理扭曲人的肆意言论的出口卡住,揪出躲在互联网阴暗处的网暴者,给予其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