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老人就业话题引发热议。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调研数据报告显示,超过6成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对于老人再就业,专家建议,目前我国老人再就业市场仍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保障要跟上。
超6成老人有再就业意愿
“在没有退休之前,希望早点退休。但真正退休之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虽然变多了,生活也变得空虚了,每天遛弯看到匆匆赶路的年轻人,甚至有点失落。”家住北京朝阳区的65岁李先生告诉记者,“希望能找个工作继续上班,给自己找点儿事做,但年龄成为最大的限制。”
2022年10月招聘平台“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根据调研,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在我国,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对于不断延长的人均预期寿命而言,五六十岁低龄老人仍有精力和活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突然完全闲下来并不适应,还有参与社会的需求。这些‘新’老年人或是发挥专业所长,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是希望奉献社会,不少人退休后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
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
不少像李先生一样的“银发族”虽然渴望重返职场,但由于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导致老年人择业范围狭窄。
“老年人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大多数老人只能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寻找工作。”陈友华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迟滞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如对社会而言,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力减少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个人与家庭而言,既增加了参与社会的机会,又增加了收入,还维持了老年人‘老来还有用’的价值感。”
社会上也有部分声音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加剧青年就业难?对此,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胡雯表示,“年轻人就业和老年人发挥余热并不冲突。一些岗位因工资待遇、休假制度、晋升渠道等无法达到年轻人的心理预期,而老年人更看重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价值,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并非首位,这与年轻人恰好可以形成互补。有些岗位注重经验积累,例如医院会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这些老年人重返职场,并不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
老年人就业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如何支持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制度保障要跟上。”胡雯表示,“在提倡老年人就业的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我国在老年人再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处于原则性设计和讨论阶段,劳动保障也亟待健全完善。此外,还要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培训,为老年人再就业赋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欢迎鼓励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陈友华指出,“我们应探索搭建老年人再就业的平台,根据老年人的特长、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推荐比较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同时,子女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对老年人再就业应多些理解与支持。”
面对老年人再就业,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行动。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同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践行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2022年8月,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就业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需进一步打通体制机制障碍,把老年人就业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中。”胡雯建议,可以建立老年人口就业创业鼓励和奖励机制,适当延长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工作年限,开发公益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对于积极推进老年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根据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需要,探索设立与老年人口再就业需求相对应的培训学习平台,增加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