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迎着早春微风,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一早就赶到村委,会议室里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声音清晰传出,他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们聚到一起,等待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随着全国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总支书记汪玉成登上通道,会议室里自发响起掌声。
“真的非常激动!”听着余村的蝶变故事被缓缓道来,俞小平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北京与余村,此时此刻,这份激动之情远隔千里相通。
今年48岁的俞小平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进村委班子已有15年。2019年6月起,汪玉成来到余村成为党支部书记,两人一直共事共谋,余村的点滴变化既是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生活,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
余村的面积不大,仅4.86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大约就是西湖湖面面积的3/4。
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村子,涌动着蓬勃的能量,更用自己的蝶变为绿色发展写下了重要注脚。
2005年3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余村发源。走过18年,余村用满目的翠绿呈上发展的答卷。走进余村,你会和翠绿的群山、绵绵的竹海撞个满怀,你会和错落的小院、别致的民宿邂逅相逢,你还会和藏身山水之间咖啡香与流行音乐不期而遇。“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山间的野菜、竹笋也都陆续上市,来余村也不会亏待你的舌头。”俞小平热情介绍。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几十年前的余村曾经“满目疮痍”。上世纪90年代,余村炸山开矿,靠石头赚了钱,但环境问题却随之出现,而现在,美丽的风景是余村的“钱景”。余村这些年的变化,可以从村子里找到许多“蛛丝马迹”——
曾经泥泞的村道被开阔的“两山绿道”取代,坑坑洼洼的矿山化身“遗址公园”,当年拆迁的水泥厂旧址复垦为五彩田园,普普通通的田间村居里文创体验馆悄然栖居……
俞小平说,目前余村植被覆盖率高达96%,先后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依托着长三角区域两小时交通圈的区位优势和美丽风光,余村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据悉,2022年,在疫情影响下余村全年的游客量仍高达7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5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万元。
走上绿色之路18年,余村已经成为许多乡村发展所效仿的“idol”,但景美业兴人富的篇章还在不断续写,面向未来,余村更有许多“新笔法”。
“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
如何顺势?冲击文旅新格局的余村默默修炼着内功,乡村旅游的内涵在探索中不断丰满,“随着新业态和相应消费群体的崛起,围炉煮茶、矿坑音乐节、露营、乡村研学等项目都成为了承载的新形式。”俞小平介绍。
如何借力乘胜前进?余村发展的格局不拘泥于村内。
“今年开始我们在积极推动以余村为核心的余村大景区建设,让安吉西南片区3个乡镇17个村组团发展。”俞小平介绍,2022年余村通过全球合伙人招募,已吸引50余个项目落户。通过优质人才输入和优质项目带动,村庄产业迎来升级换代,也带动了周边村整合提升、共同富裕。据介绍,在余村附近有一大批“潜力股”,比如银坑村有影视资源,马吉村有红色资源,横路村水资源丰富,山河村公共配套服务齐全,“整合各村资源,就为丰富旅游形态、留住更多游客提供了可能。”
见证和参与余村蝶变,俞小平感慨良多,看到余村故事亮相“代表通道”,内心更是久久泛起波澜。“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山村蝶变,我们村用实际行动佐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希望我们的故事能触动更多村庄,让他们的发展也产生类似的化学反应!”俞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