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捕慎诉慎押 看浙江如何答好这道司法考题

2023-03-17 09:52:14 作者: 少捕慎诉慎押

  浙江各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积极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以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检察院在今年杭州市两会上的工作报告,2022年杭州市对涉嫌犯罪但无需逮捕的决定不批捕724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不判处刑罚的决定不起诉6115人,同比上升27.9%。

  或许有人会担心,这样的做法会不会纵容犯罪的发生?

  2021年,金华市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推进少捕慎诉慎押改革,当年全市刑事案件轻罪起诉率全省最低,诉前羁押率降幅全省第一。两年后,金华市检察院对全市不诉案件“回头看”,发现再犯率并未明显增加。

  “通过轻微刑事案件不起诉,把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既减少了诉讼对抗,节约了司法资源,又能有效预防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后可能增加更多社会矛盾的负面效应。”武义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金丽说。

  四

  当然,少捕慎诉慎押不是一味地“不捕不诉不押”,而且“不捕”也并不意味着“不诉”,能不能捕、能不能诉,始终以法律为准绳。省检察院出台相关工作规则,严格区分不同情形,依法当宽则宽、该严则严,推动少捕慎诉慎押精准落地。杭州市富阳区检察院在办理曾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中,在审查批捕时对曾某依法不批捕,在审查起诉时根据证据变化依法认定曾某为主犯,向法院提起公诉,以具体案例向社会传递“不捕”并不等于“不诉”,守牢司法公正“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机关还探索运用大数据,让轻罪不“关”也能管住。杭州研发“非羁码”,通过外出提醒、违规预警、定时打卡和不定时抽检等科技手段,探索刑事诉讼非羁押人员数字监管模式,扩大非羁押手段适用;衢州市柯城区研发“检警+”应用,加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完善捕前诉前会商机制,精准落实少捕慎诉慎押;舟山市定海区检察院根据犯罪情节、身份作用、悔罪表现对信息网络犯罪嫌疑人“群体画像”,研判其社会危险性,进行分级处理。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发挥公开听证在解决争议、促进矛盾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对不捕不诉案件“应听证尽听证”,把不捕不诉权置于阳光下。对不起诉案件,通过不起诉后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方式,做好“后半篇文章”,助推社会治理。

  由变化而思考,从考题到解题。在经历不懈探索、辛苦跋涉之后,如今,我们回望少捕慎诉慎押给浙江带来的变化,数据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近两年来,浙江报捕率、不捕率、诉前羁押率实现“三低”,尤其是体现少捕慎诉慎押关键质效的诉前羁押率,2022年降至18.4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比全国的26.7%低8.22个百分点。

  少捕慎诉慎押,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实感受。这些年,与轻刑犯罪上升、重刑犯罪下降这“一升一降”相对应的,是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上升。到2021年,浙江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9.19%,高于全国平均值0.57个百分点,已连续五年上升,浙江被公认为国内最具安全感省份之一。随着少捕慎诉慎押的深入贯彻落实,更多的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司法机关办案质效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将收获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