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升学消息多了。幼升小家长群里最热的话题,是各自学区对应公办小学今年入学的情况。例如,一表生会不会爆表?如果不想被调剂,落户年限要多久?
杭州家长徐女士听说学区对口小学已经“爆表”200多人,吓了一跳:“去年学校录取新生的落户年限在1年半左右,超出部分就要调剂,今年听说更加严峻。虽然我们买房落户已经三年多,还是有点心慌。”
家长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从去年底学龄儿童的摸底情况来看,多所热门小学的户籍生超过计划招生数上百人,甚至翻倍。
热门公办小学校长预测:今年是最严峻的一年
在采访中,杭州各城区多所热门公办小学校长均表示,从近几年的入学情况来看,今年是最严峻的一年。
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去年底,学校进行了户籍生摸底,有入学需求的学龄儿童有500多位,而根据学校目前的容纳量,最多只能招6个班,按每班顶额45人招生来算,共可招生270人。超出的两百多人中,一表生占大部分,今年也可能因搬家迁户而有新增的情况。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往年的情况,超出的一表生将在集团内调配,而集团内的学校,这几年也想尽各种办法,不断扩班、扩班额满足入学需求。
另一所热门公办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两个校区一年级入学都比较紧张,户籍生总超额在200个左右。“不过,这是上学期的摸底数据,这学期还会做一次摸底,最终根据报名的实际情况来应对。”该负责人表示,学校已经在排摸教室,做好扩班、扩班额准备。
去年底,杭州的“入学早知道”系统中,公办中小学2023年入学预警信息更新。潮新闻记者数了数,除了余杭区和临平区,2023年,杭州至少有118所小学和29所初中“红”了 ,也就是说,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超出了学校招生计划数。
黄色预警:表示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介于学区小学常态招生计划数的90%至100%。
红色预警:表示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达到或超过学区小学常态招生计划数100%。
特别提醒:如果对应公办中小学已经是红色预警,建议各位爸妈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按照往年的情况,今年的4月还将发布最新的2023年入学预警。
为何严峻?二孩政策放开后,第一波孩子要入学
为什么今年的入学形势那么严峻?
校长们分析,一方面,近几年,许多家长购房入户,另一方面,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波孩子刚好在今年读一年级。
其实,这波入学高峰,在三年前幼儿园入学时就有端倪。三年前,杭城有多所公办幼儿园生源爆表,最后按照落户时间前后录取。
家住滨江的刘女士就是其中一位。2020年,她的孩子正读幼儿园小班。当时,申请入园的适龄儿童是指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出生的符合杭州市区入园条件的儿童。根据“就近入园”的原则,杭城公办幼儿园都有相应的服务区,当服务区内的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住户一致”的孩子会被优先录取,相当于是幼儿园的“一表生”。而如果像公办小学那样出现“爆表”,录取时会根据落户年限排序。
刘女士的孩子是2017年春天出生的,同年7月上了户口。“当时想着落户没那么着急,我等产假结束才去办。结果家门口的幼儿园录取孩子最晚落户时间是2017年4月,我家宝宝没赶上。早知道这样,我月子里就该让家里人给他上户口。按照这个落户年限推算,2017年4月到8月出生的宝宝,一出生就上户口也来不及。”她感叹,当时读幼儿园落户早不如生得早。
根据杭州统计年鉴,2016年至2020年5年间,2017年是杭州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一年,达到了14.7‰。这一年,杭州一共有109496人出生。
如何缓解“爆表”?学校打算这样应对
多所热门公办小学表示,在今年的入学高峰过后,明后年虽然还在一个高位,但会相对缓和一些。不过,这些热门公办小学近年来的入学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往年,落户年限最高在四年多,很多家长也都有心理预期。不仅各热门学校在想办法做好应对准备,各区教育部门也在通盘考虑,满足学龄儿童的入学需求。
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这几年,学校为了尽可能收下一表生,不得不按每班45人招生。“这个班额已经顶格了,学校位于老城区,在硬件上很难有拓展,预计要过两三年后,这样的情况才会缓解。”
一位校长表示,这几年,学校从原来规划的一个年级6个班,不断扩班、扩班额,一个年级的最高班级数已经到了12个,班额也从36人的“小班”成为了45人的“大班”,之前的专用教室不得不腾出来用作教室,近几年建了新校舍才得到缓解。
这几年,从一表生的最晚落户时间看,热门公办小学的落户年限增加了,从之前的一两年,到去年的超过四年。从学校分布来看,有些刚投入使用或投入使用不久的新学校,也加入了“爆表”大军。不过,也有往年一表生爆表的学校,在近年得到了缓解。
潮新闻记者发现,近年来,各城区新投入使用的新学校对“爆表”的缓解作用比较明显,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努力让优质教育均衡化,让教师流动起来,区域里的学校的均衡发展,才是对学区房过热最好的遏制。同时,教育局一年发布两次学区预警,也开始起作用了,为了孩子读书临时购房落户的家长明显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