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哪怕没有儒家,其他国家也不会对楚国有好感,因为首先在他们眼中,楚国就是一个南部蛮夷所组成起来的不开化的国家,其次这样的一个国家却还如此胡作非为,甚至加封自己王的称号,其他的国家又怎么会对它喜欢的来呢?所以楚国在其他国家眼中就是一个叛逆者。秦国的出身,引起中原诸国的鄙视
而相对于楚国,秦国不受待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的出身;秦国地处当时的西部偏远地区,在众多中原人眼中,秦国是如同与楚国一样的少数民族之人,所以,在他们眼里,秦国人与他们并非是同宗同源的。
而实际上也是如此,秦朝的诸侯国地位并非是西周正统分封的,在西周时期并没有这个诸侯国存在,而秦国的成立是因为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的统治就已经走向了灭亡,后来平王中兴,为了保障周朝的继续发展,将都城向东进行迁移。秦国助周平王迁都有功,被许诺一块土地
而在这个迁都过程中,为周天子保驾护航,出力最多的就是当时陇西地区一个半农半牧的农业部族,后来,周平王东迁成功,给予这个农业部族诸侯王的身份,秦国才正式成立。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秦国所获得的领土并不是实际的,也就是说,当时周平王在分封秦国时,并没有给予他们实际力。
因为当时分封的土地,是周朝西部边陲之地,但是在那个时候,西部的边疆地区已经落入了戎狄的手中,周王朝对其并没有实际的把控权,所以,周平王只是给予了秦国先祖一个许诺,承诺他们只要能把失地收复回来,那么那片领土就会成为秦国的封地,如此,周平王可谓是做了一个不亏本的买卖。
毕竟当时那个时候,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已经不归周王朝实际管辖了,如果秦国能够将其收回,那么周王朝的版图就会扩大,而且秦国名义上是周王朝的诸侯,又与周朝的关系很好,所以,这样的一个决定对于周王朝的统治是百利而无一害。秦国经过漫长战争艰难立国,文化体系相对落后
在得到周平王这个承诺之后,秦国开始了漫长的征战过程,最终确立了秦国的领土疆域,这个过程进展的缓慢而又艰难,所以,在秦国最初订立诸侯国身份时,并没有稳定一个诸侯国应有的发展体系,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战争当中,这导致它的文化以及社会体系的发展要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国家。
而且因为秦国本身就是陇西地带的农业部族,确实与中原人不是同等的发展方式,因此,中原地区的诸多国家,对于秦国也大多数是不屑为伍的。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部分有关于历史底蕴的优越感,毕竟中原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西周的正统诸侯,哪怕是韩、赵、魏这三个国家最初也是老牌诸侯国晋国内部的权臣。
而秦国却是东周的诸侯,确实比他们晚了整整一个时代,因此,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秦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未能融入中原地区的发展环境。
后来,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国家实力陡然提升,它的存在又给了山东六国很大压力,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山东六国多次合纵来压制秦国的实力提升,又将秦国推向了自身的对立面,因此也就导致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长期对峙局面。楚国属于青春叛逆型,文化发展自成一体
但是,虽然,秦国和楚国,同样都是两个不被中原人看好的国家,可它们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究其原因,其实在于国家自身的选择。对于楚国来讲,它属于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型,就是说既然中文地区不待见我们,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向你们学习任何东西,所以,楚国很少与中原地区的国家进行真正的联合,更不用说什么文化上的交融了。
事实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发展,楚国是自成一派的,尤其是在战国时代,楚辞等文化形式的发展,是当时中原地区所不具备的,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国的超脱和独到。
因此,楚国并没有向中原地区学习过任何的政策,或者是国家制度,它所推行的行政方针大多数是自我开发出来的;比如说,它的分治制度,在中原每一个诸侯国,遵循的都是周天子的三级所有、层层分权,但是楚国却不一样,楚国国内的贵族是拥有自治权的,并且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国家权力,而且这种权利的掌握有着制度给予保证。
也就是说,楚王与楚国贵族的关系,类似于周天子和诸侯,而其他诸侯国内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则相当于后世的皇帝和地方官员,两者的本质是不一样的。秦国积极向中原诸国学习,变法图强
但是秦国却不一样,秦国保持着一颗向中原地区学习的心,在魏国通过变法而强起来之后,秦国开始引进天下各个地方的人才,在此其中包括商鞅、范雎、张仪等等,这些人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但是他们都在秦国拥有了一席之地,也都通过自身的才华改变了秦国的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