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教育兴盛发展下,宋代是如何实现其“下学上达”目标的?

2020-10-21 09:16:38 作者: 童蒙教育兴盛

为了更加广泛地培养人才,宋代统治者放宽了入学的条件,将个人的德行和志愿作为作为入学的基本的条件,没有门第和等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下层子弟入学的积极性。不仅仅如此,政府为了使得寒门的子弟可以受到相应的教育,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他们创造入学的条件。

宋代还大力地兴办图书文化事业,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编写蒙童教材的积极性,促进宋代蒙学教材数量迅速地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为蒙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三、宋代蒙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社会普通民众文化素质提高,进而促进了宋代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且在维护封建宗法和社会稳固、延续封建传统上,发挥了独特文化效应

宋代的蒙童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为基本的形态,对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上的意义。

蒙童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社会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了宋代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宋代之后,随着等级制度的衰落,教育庶民化逐渐形成,蒙童教育对象扩大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宋代家庭教育的兴起,使得他们成为地域性的普及教育形式,满足了社会不同层次对于文化教育的需求。

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通过编写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地的蒙童教材,将一般的读写知识、社会日常生活常识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传授给社会各个阶层的子弟,使得整个社会的成员的文化素质远远地超过了汉唐时期。

宋代蒙童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普及和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的繁荣。

宋代蒙童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上层精英和下层民众文化的转化。处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宋代王朝,以理学家为代表的、掌握精英文化的敏感的封建文化人,以异常的文化自觉,从理论和行动上,捍卫封建文化传统。

他们试图通过重新振作儒学,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道德理想,因此,他们要寻找一条能够将他们的思想意识直接的传播到普通民众的最佳的一个方式。蒙童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当中最为关键的时期,被宋代文化人高度的重视。

他们开始从书斋走向社会,由庙堂走到民间,通过编印教材,开馆讲学,将各种出自封建文化人手中的蒙童教材推广到穷乡僻壤当中,使得如此高深的儒家理性精义俗化普及到民间当中,将封建的伦理说教转换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要求,客观上促进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

蒙童教育,通过它在文化传播当中的特有的超常力量,在维护封建宗法和社会稳固,延续封建传统上发挥了其独特的文化效应。

宋代蒙童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的居官教授的封建文化人,每去一个地方,常常把社会教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注重化民成俗,他们将蒙童教育作为统治者实现“下学上达”的目标的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广泛地宣传治国安邦之道,以及忠义仁孝等封建的文化观念。

从孩童时期起,他们将统治者的有关纲常伦理的思想意识,传播、渗透到人民的思想意识当中,促使社会成员自小就接受建立在理学的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教化,并且将统治者所要求的思想意识,变成社会普通民众的道德自觉。

文献:

《宋代文化的相对普及》

《中国文化史》

《精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