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世之才,必足一世之用

2020-11-03 08:13:07 作者: 天生一世之才

天生一世之才,必足一世之用

张居正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在用人问题上,他也是坚持“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原则。万历前十年的朝廷大臣,几乎全部是张居正亲自选拔的。大部分是青史留名的人才。张居正说过一句话:“天生一世之才,必足一世之用”,可见他对当世人才充满信心。

官位乃朝廷公器,朋党政治的特点,就是将公器滥赏私人。张居正也任用私人。譬如,他用他的亲家王之诰担任刑部尚书。但这一任用并没有招致非议。因为王之诰政声卓卓,是个很有建树的官员。如果张居正用了某个同年、同乡或者朋友,那这个人一定是人才,而不是庸才。讲感情不讲能力的事,张居正绝不去做。他当上首辅后,他的同年、同乡都欣喜若狂,认为这一下有了靠山,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纷纷前来攀援。

张居正有一同年叫汪伯昆,安徽人,和另一位同年王士祯一起成为当时诗坛两大领袖。汪伯昆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张居正当了首辅后,他给张居正写信,希望能到京城工作。张居正觉得这个同学有能力,资格也比较老,就同意了,把他调到北京当兵部左侍郎,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

明代的官吏体制,省里的巡抚与朝廷六部差两个级别,朝廷的六部尚书是二品;左侍郎、右侍郎可能是从二品,也可能是正三品,而巡抚只有三品,低两个档次。汪伯昆从巡抚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置,从正三品提到从二品,提拔了。汪伯昆履任之后,张居正给他一个任务,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北京、蓟辽、陕西、山西这一带。

当时的蓟辽总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戚继光是明代了不起的军事家,他一辈子都得到了张居正的青睐和照顾。隆庆四年,张居正在内阁分管兵部。其时,蒙古俺答屡屡犯边,越过长城骚扰,导致京师不宁。张居正力荐将戚继光从东南抗倭前线调任蓟辽总兵,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军区司令。自从戚继光担任这个拱卫京师的重任后,再没有发生长城的战事。

汪伯昆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可是,他每到一个地方,首先不是听汇报,探讨军事问题,而是和当地的文人在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点不满。汪伯昆回到北京,给皇上写了一份奏章,汇报他视察边境军事的情况。字斟句酌,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张居正看了奏章以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兰花芝草,都是最好的花草,但它长得不是地方,长在高速路上,路是走车的,不是花园。既然长错了地方,就得铲掉。你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就到诗歌协会去,国防部是搞军事的地方,不是你吟诗的地方。

这样就把汪伯昆免了官。兔死狐悲,另一位诗坛领袖,时任礼部右侍郎的王士祯为汪伯昆鸣不平,加之他自己也想从老同学张居正那里捞点好处而未获,于是加入到反对张居正的行列。张居正死后,他还写了一本《万历首辅传》的书,对张居正大肆攻击。

但不管怎么样,张居正一概不搭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讲私情,是铁面宰相。

但铁面宰相也有富于人情的一面。戚继光从浙江调到蓟辽总兵的位子上。没多久就跑到内阁找张居正发牢骚,说蓟辽的兵没法带。其因是明代的兵役制。所有的兵都是世袭的,老子退下来儿子顶替,这叫本兵制。因为是世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本兵大都吊儿郎当。平时也不训练,打仗时,溃不成军。

张居正深知本兵制的弊端,于是,鼓励戚继光训练一支新军。所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从隆庆四年的兵部开始,从戚继光开始的。当时他支持戚继光,从极为艰难的朝廷财政中挤出军费来,让戚继光从浙江招募五千人,训练新军。相对于本兵,这支部队叫客兵。也叫“浙兵”。就这样,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组建并训练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够胜任拱卫京师的任务,并给疲疲沓沓的本兵起到示范作用。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政首脑的关系处理,当时的总兵是部队一把手,他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张居正不一样,当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一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当了十三年的蓟辽总兵,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也没有一次进犯,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张居正不提倡频繁地换干部,各地的封疆大吏、总兵,他提倡久任制。当然,久任并不等于不升官。你在一个地方干久了,有了政绩了,就给你升官。比如说,你还是一个四品的总兵,但给你挂一个兵部左侍郎的衔,不是变成二品的官员了吗?象辽宁总兵李成梁,因为屡立战功,张居正就力主给他封侯,这都是张居正用人的智慧。张居正与戚继光的关系,是万历时期官场的一个健康标本。两人心心相印,但没有一点私情。戚继光有一个爱好,喜欢吃猪头肉,每次过春节的时候,张居正就在北京把猪头肉做好,派人送到蓟辽总兵行辕。戚继光收到猪头肉,就拿去和将士们一起分享。

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向张居正推荐海瑞,他坚决不用。戚继光与海瑞,都是晚明时期的名倾朝野的重要人物。张居正对他们的态度,可是绝然不同。这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具体表现。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