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死后,为什么都想埋在北邙山?北邙山究竟好在哪里?

2020-11-04 18:29:43 作者: 古代人死后,

早在西周初年,就曾有两位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来到了北邙山上,并最终埋葬在了这里,他们就是伯夷和叔齐。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伐纣,身为商朝属国王子的伯夷和叔齐拦住了周武王的车驾,试图劝阻他这种以臣子讨伐君王的错误行为。后来,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伯夷和叔齐心念旧国,义不食周粟,携手来到了北邙山脉中的首阳山上,从此采集野菜度日,最终双双饿死在了这里。

正是由于伯夷叔齐的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义举,所以受到后代文人的倍加推崇,成为了忠义两全的精神楷模。而他们“采薇而食”的北邙山也因此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道德价值。

于是,苏秦、张仪、吕不韦、贾谊、班超、杜甫、王之涣,颜真卿,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来到这里,他们虽然生不同时,却希望死后聚首,都将北邙山作为了最终的精神归宿。这种群聚效应一代代的积蓄,使北邙山真正成为了一座具备崇高人文价值的山。

北邙山风光

不得不说,北邙山的确是中国古人最为钟爱的埋葬之地。其墓葬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全都堪称中国之最,而这些都和北邙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崇高的人文价值有关。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一座沧桑而又古老的北邙山,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半部中国的兴废历史。以至于到了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希望埋身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