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关林。成长/摄
西夏木刻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图》,出土于内蒙古黑水城遗址。资料图片
河南新野汉桑城。黎云帆/摄
湖北当阳关陵。黎云帆/摄
近日,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饰演关羽的演员陆树铭去世,这一消息引发了许多人的悼念:关二爷走了!人们对陆树铭的追思,既是对他完美演绎关羽的认可,也是对关羽人格魅力与忠义精神的追慕与遥望。穿越1800多年的风雨,关羽仍然活在人们心中。
从一介“亡命之徒”,到一代名将,再到封神拜圣成为“关帝老爷”,关羽是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观。行走中华大地,乃至海外他乡,关帝庙遍布四方,关公信仰根植人心。从庙堂到江湖,从都市到乡间,关羽所代表的忠义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正史中关羽的事迹,主要见于《三国志·关羽传》,但记载甚略,仅953字,加上裴松之注引也不过千余字。在史传中,关羽以武勇闻名,时人多称赞其“勇冠三军”“万人敌”“熊虎之将”。至唐朝,关羽的形象仍未超出猛将的范畴。
北宋初年,关羽曾因“仇国所擒”的经历,一度被宋太祖从武庙中撤出。关羽地位的提升是在宋徽宗年间,宋徽宗出于弘扬忠义精神、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陆续加封关羽为“忠惠公”“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由于宋徽宗崇信道教,他还封关羽为“崇宁至道真君”,让关羽跻身道教仙班。及至南宋,因为朝廷偏安江南,蜀汉正统论成为主流,身为蜀汉武将的关羽更受到格外厚待,宋孝宗时关羽已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正式敕封关羽为伽蓝,宫中做佛事也要抬出关羽像。与此同时,元杂剧中也出现大量赞美关羽的剧目,如关汉卿所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成为后来《三国演义》中“单刀会”的母题。
明清两朝,关羽在官方与民间的合力推动之下走上神坛,帝王们希望借助对关羽的崇拜宣扬臣子对君王的忠心,而民众们则寄希望于关羽这样的神勇之人降世,驱邪避凶,护佑一方安宁。明太祖朱元璋将关羽列入国家祀典,每岁岁暮及四孟遣官祭祀。嘉靖时,关羽已由“关王”升格为“关帝”,万历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从此,关羽神像开始身着帝王衮冕,享受皇家祭祀,其地位与“圣人”孔子已经不相上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尊刘抑曹”的观念深入人心,关羽的形象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满清入关后,为增强对汉人的笼络和统治,对关羽的尊崇有增无减,清朝先后有八代皇帝对关羽层层加封,最后封号竟长达26个字。与此同时,晋商的崛起又让关羽在民间的形象进一步嬗变,在山西老乡的推动下,关公与财神画上了等号,众多商人一掷千金为关羽修庙。
据学者统计,清朝中期,全国约有关帝庙30余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关帝庙的数量超过孔庙,居各种庙宇之首。随着明清以来中国人向海外迁徙侨居,关帝庙与关羽崇拜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关帝庙遍布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已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寄托故土情结的重要场所。
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包括关帝庙在内的关羽文化遗迹仍十分丰富,可以串联起关羽的一生足迹。
关羽的家乡是河东解县,即今山西运城,位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西关的解州关帝庙也成为关帝庙的“祖庭”。它始建于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扩建,此后历代均有修葺。清康熙年间,康熙帝西巡至解州,拨帑金一千两重建,形成现存的建筑和规模。解州关帝庙结构宏伟,仿宫殿“前朝后寝”和中轴对称的格局,崇宁殿为关帝庙主殿,内塑关羽坐像,着帝王衮冕。此外,运城市常平乡还有被称为关羽“家庙”的常平关帝庙,除祭拜关羽父子,还依民间传说塑有关羽始祖关龙逄及关羽曾祖、祖父、父亲等塑像。
史载,关羽早年从河东亡命奔涿郡,与张飞追随刘备,三人恩若兄弟,民间传说遂衍生出“桃园结义”的故事流传于世。涿郡即今河北涿州,涿州松林店镇楼桑庙村的三义宫,为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赐玺书所敕建,以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之举,殿内供奉有君臣三人及蜀汉臣子之塑像。“楼桑春社”曾为涿州古八景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下邳为曹操所破,刘备奔袁绍,关羽一度暂归曹操,并为曹操斩袁绍大将颜良,拜汉寿亭侯。之后,关羽不忘旧主,尽封曹操所赐,奔刘备而去。此事成就关羽义薄云天的美名,并被后世小说演绎为“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在河南许昌城西有一座灞陵桥,即小说中关羽辞曹之地,存有明将左良玉所立“汉关帝挑袍处”碑。实际上,灞陵桥本在长安,民间话本在编写关羽辞曹的故事时,误将出发地设为长安。及至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将出发地改回了许昌,却保留了灞陵桥关公辞曹的情节。于是,灞桥相送这一唐代以来的文学送别意象,在关羽及许昌身上又有了新的承袭与延续。
关羽复归刘备后,与刘备奔荆州刘表,驻新野7年之久。今河南省新野县中心有一株枝干遒劲、冠盖若伞的桑树,与其他桑树不同的是,它的四周紧紧包裹着一圈两米多高的城墙,这座只有10余平方米的“汉桑城”被称为“世界最小的城”。民间相传,关羽在新野驻军时,一日不慎,其坐骑赤兔马将百姓的桑树啃光。关羽为补偿,亲手栽种了一株桑树,又让士兵砌了一圈城墙将它围起来,这便是“汉桑城”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