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文化连接“中国文化的粉丝”

2023-03-08 14:55:49 作者: 用数字文化连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文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中,一些代表委员本身就是数字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此前因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圈粉”,近来也在新媒体平台讲授“诗词课”,兼具深度与趣味的风格吸引了很多网友。两会期间,蒙曼路遇和她打招呼的“粉丝”,笑着说:“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粉丝。”

  全国政协委员吴敏婕创办有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有着近10年的大众文化传播经历,并以“意公子”IP为人熟知。短视频中,她总是身着一袭绿衣,手捧抱枕,将传统文化经典和历史知识娓娓道来,一期取材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的视频,播放量达67万。

  今年全国两会,吴敏婕带来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提案。她建议,以优质内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深化传播内容、支持多种形式的文化精品出口等方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建议“用新平台助燃传统文化传播”。孟广禄指出,近年来,一些戏曲、书法、国乐从业者走进直播间,进行线上展演,打开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局面。例如过去一年,抖音传统文化类演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205%,其中,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

  孟广禄提到,要鼓励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主播。“传统文化也是依托于人的文化,传承人的培育直接对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022年10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之后以戏剧电影的形式进行线上演播。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带来了“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的提案。

  田沁鑫建议:应拓宽思路,确保数字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推广;统筹管理,打造数字文艺作品的标识化;加强联动,助力数字文艺作品的新未来。

  科技手段的进步和运用,赋能数字文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通过以美育新人、以美展形象、以美兴文化的全民美育工作,如今已蔚然成风。在他看来,加强全民美育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色,要倡导全面性和终身性。

  吴为山还表示,科技与审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今是全球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由此也催生出空前丰富的审美形式和体验。

  吴为山说:“借助创新科技的力量为全民美育插上翅膀,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运用创新科技,还能更好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之间传播美和讲述经典,利用美和经典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艺作品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加繁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认为,全新互联网载体让写作的创作和传播形式改变,从而激活了民间文学创作活力。

  “现在整个社会信息渠道畅通了。过去一个地方有一个作家写一个作品,没有便捷的方式立刻传播出去。现在,他(她)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让人们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今天这个时代,作家和文学被遮蔽、忽略的可能性比过去降低了。”吴义勤指出,网络文学发展,让文学作品发表的门槛降低。“文学在发表方面的难度,或者对个人创作潜力的压抑不存在了,某种程度上是自由了。”

  吴义勤也感慨,今天生活的丰富性,让“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迅速产生联系。“新技术某种程度上也在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