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对岸,两岸开放交流前的戏曲“秘密交流史”

2020-09-27 21:53:26 作者: “偷听”对岸

“可是看到采药老人不是毕英琦,就到处问毕英琦呢?他们告诉我,他早就过世了。我好难过,我后来想起还觉得难过。”二十多年前的事,王安祈和我聊到这里,又涌出泪来。“我想我从声音到影像迷恋了一辈子的一个人,怎么在我能够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过世那么久了。”

如今,王安祈已65岁。开放交流以来,她一直奔走两岸戏坛间,热心参与戏曲交流,与大陆同行合作编戏。她说,大陆戏曲传承绵绵不绝,名角如云、观之不尽;台湾戏坛则擅长突破传统创新,演员综合能力强。同一种表演艺术,一定是交流观摩、彼此启发,没有深厚宽广的涵养,必定陷入枯竭。

但她也说,如今,终于等到正式交流,却感到难掩的寥落沧桑。两岸观剧热情均已不如往昔,新作之中也少见能与往日争辉的里程碑式杰作。回顾那四十多年“偷听”“偷渡”的历史,反觉有“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劲头。

近年,王安祈创作了不少实验新剧: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新编京剧《金锁记》、以女性视角改编老戏《御碑亭》的《王有道休妻》、述说近百年时代巨变中伶人遭遇的《百年戏楼》……她说,昆曲不能永远是《牡丹亭》,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创作。

戏曲,这个两岸共享、共同珍爱的传统艺术,愿能继续在两岸民众和戏曲艺术家的爱戏之心中,历久弥新。

作者:李晗雪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