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欺诈、过度维修……消费者如何避开汽修陷阱?

2021-01-25 11:23:23 作者: 配件欺诈、过

前段时刻,小吴买了3年多的小轿车忽然呈现一点毛病,换挡加快时会呈现抑扬感。常去保养的4S店工作人员告知他,这是因为节气门有积碳构成的,小吴所以挑选了节气门清洗的修理项目。可好了没两周,老问题又出来了。这次,4S店工作人员告知他,仍是节气门积碳的问题。小吴觉得无法承受:“这么短的时刻内,不或许构成影响到驾驭的积碳,肯定是店家前次修理没有到达作用,存在诈骗行为。”

近年来,小轿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据公安部交管部分的统计数据显现,到二零二零年,全国轿车保有量已达2.8亿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与轿车修理保养相关的胶葛快速上涨。据中国顾客协会发布的《二零一九年全国消协安排受理投诉状况剖析》显现,与轿车及零部件相关的投诉数量达3.4万件,同比添加25.1%,居商品类投诉第一位。二零二零年上半年,投诉量达1.8万件,同比添加14.4%。

在轿车修理保养中,终究存在哪些骗局?顾客应当怎么防止上当受骗?当发现被诈骗时,怎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查询。

配件诈骗、过度修理

汽修店“猫儿腻”花样百出

二零二零年十月,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举行“汽修职业骗局多 活跃维权不畏缩”新闻通报会,通报轿车修理进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以及顾客维权存在的窘境。顺义法院民二庭庭长牛佳雯表明,在审判工作中发现,轿车修理类胶葛首要会集在合同骗局、修理安排无资质、配件诈骗“潜规则”和价格不透明等方面。

河南安阳读者程诚就遭受过配件诈骗。二零一九年冬,他的车电瓶坏了,所以找了一家汽修店花480元换了只新电瓶。没想到半个月后,电瓶又坏了。“我到另一家店检修,师傅拆下电瓶一看就告知我,这个电瓶不是新的,是二手的。我只得又花了300多元,换了新电瓶。”程诚说。

湖南郴州读者蓝云也遇到过相似问题。有一次,他开车不小心撞到路旁边护栏,构成前车灯损坏,所以暂时找了一家路旁边汽修店换了一只新车灯。“还不到一个月,车灯在没有磕碰、正常行进的状况下又坏了,很或许汽修店换上的车灯便是次品。”蓝云说,汽修店以次充好的行为,不只使顾客遭受经济丢失,更会给车辆构成严峻的安全隐患,“有关部分应当注重汽修乱象,并下大力气整治”。

记者采访了一名汽修职业从业人员,据他介绍,一般车主在修理时都会把车辆留在店里,几天后再来取车,有些汽修店就运用这段时刻,拆下状况较好的轿车零部件,换成副厂件或旧部件,只需车子没有显着毛病,车主很难发现其间的“猫儿腻”。“即便车主在现场看着也不怕,车里那么多线路和零件,指着好部件说成是坏的,大多数人都看不出来。”这名从业人员说。

还有些汽修店鼓舞职工多卖零部件获取提成,有些职工经过对车辆“做手脚”、添加修理次数或扩展修理规模来进步收入。有些毛病很简单,换条保险丝就能处理问题,但这样就赚不到钱。所以有些汽修店就“小病当成大病医”,原本只需部分修理的零部件被整件替换,只需替换小器材的被说成需求大修,这样一来,车主往往要多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修理费。

“汽修店尽管都会向顾客供给修理单,列明修理项目、所需资料、费用等,但这并不足以让车主了解车辆实在毛病原因、修理详细进程。”江西景德镇读者邹学东说。有读者在来信中表明,因为顾客对轿车零部件缺少明晰精确的认知,导致在轿车修理进程中,只能被迫承受专业人士的定见主张,一旦对方有意误导顾客做出错误判断,很或许导致车辆的修理项目、金额等不断添加,乃至有部分无资质运营的汽修店还运用冒充伪劣产品、人为制作毛病,把小毛病修成了大问题。

合同骗局、缺少根据

顾客维权难上加难

一家公司将车辆送至汽修店修理,并预先付出了30余万元的修理费。没想到,这家汽修店并没有修理运营资质,技能水平不高,半年多时刻还没修好车辆。所以公司要求汽修店返还预付的修理费并补偿丢失,但汽修店非但不退钱,反而要求公司付出配件款、延聘高级技师费、场所租赁费合计15万元。终究,法院判定,汽修店未经许可私行从事机动车修理运营,应当中止运营,并承当由此构成的丢失。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跟着轿车保有量敏捷添加,旺盛的修理保养需求催生汽修店好像漫山遍野般出现出来。大到占地数百亩的汽修厂,小到三两个人的汽修店,这些汽修安排良莠不齐,在为广阔车主供给便当的一起,也添加了顾客权益受损的概率。

相关于街边作坊式的小汽修店,环境更好、各项准则更标准的4S店遭到不少车主的信任,尽管价格上遍及高出不少,许多车主仍是甘愿“花钱买个安心”。但这或许仅仅一厢情愿。据安徽省顾客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丁涛介绍,关于4S店的投诉并不少,首要体现在售后保养修理服务质量差、只换不修、小毛病大修、服务价格高级方面。“尽管轿车三包规则已公布多年,但不少4S店在履行上设置了重重障碍,执行状况不尽善尽美。”丁涛说。

此外,合同骗局也是车主简单“中招”的环节,有些汽修店故意在口头约好和格局条款中设置骗局,导致顾客因未签定内容清晰、标准合理的合同而遭受丢失,且给后续维权带来不小的困难。

程诚在回想换电瓶的经历时,以为缺少合同、发票等有用根据是导致过后维权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时去修车,以为仅仅换电瓶的小事,疏忽了签定合同,也没有讨取发票,以及保存修理凭据等,导致发现问题想要找他们补偿时,手头简直没有什么有力根据”。不少车主跟程诚相同,一开端去汽修店仅仅为了处理一些小问题,进程并不杂乱、预估花费也不高,就疏忽了签定合同这一环节,没有清晰详细修理项目和相关职责。当发现遭受诈骗时才发现,根据缺失导致自己维权难上加难。

广东省顾客委员会相关担任人表明,轿车是大件消费品,结构杂乱、专业性强,一般顾客遇到轿车方面的问题时只能依靠专业人士,因而需求在各个环节都留心根据保存,在修理开端前签定修理协议,议价时最好事前商定价格,清晰详细项目、金额等详细信息,关于修理前后的车辆状况,可以摄影或拍视频的方法记载,一起留意索要留存收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