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何为|北京四中校长:不陷于应试,教育才能保持其魅力

2021-03-13 13:07:00 作者: 中学何为|北

【编者按】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向来备受关注。从孩子在学校的饮食起居,到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再到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各类教育政策的出台,每一项都牵动着社会大众的神经。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五育并举”下的体、美、劳教育如何开展,“体育、美育纳入中高考”如何实施,新高考如何平稳全面地落地,教育评价改革怎么改,“强基计划”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教育“减负”如何落到实处,教育“焦虑”与“内卷”问题如何化解,校外培训行业如何整治,“科技+教育”如何趋利避害;后疫情时代,学生该不该出国留学等等,这些既是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从业者正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澎湃新闻特开辟“中学何为”专题,请各大知名中学校长(书记)畅谈基础教育得与失,为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理清思路,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受访者供图

近日,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教育评价改革与“五育并举”、教育“减负”、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内卷”等系列教育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马景林认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弊多于利,但在管理上不能“一禁了之”,更多是要引导学生科学、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谈及教育评价改革时,马景林说,体、美、劳教育很重要,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但同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避免为了应对考试,又以形式主义或应试的面孔出现,让体、美、劳教育丧失教育应有的魅力。

他认为,学习本身肯定会带来一定负担,学生“减负”主要是要把握好“负担”的“度”。另外,老师让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现象可能个别存在,但不会是普遍现象,而教师减负则需要一个过程。

他还指出,中学阶段就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能将之作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可能不多,但中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了解各行各业,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做生涯规划。

在马景林看来,教育“内卷”是在某种环境的裹挟下,所有人都对自我的标准或者要求进行了提高。这本没什么不好,需要关注的是“度”的问题。教育“内卷”最怕的是让重复、没效率的行为占满了孩子的课外时间。

中小学生不是不能使用手机,而是要有节制

澎湃新闻:最近,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受到关注,您怎么看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北京四中在管理学生使用手机方面有哪些做法、经验?

马景林:

中小学生用手机的弊多于利,但不是不能让小孩使用手机,而是要让孩子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要更科学、有节制地使用手机。

在我们学校,上学期间,也即从早上8:00到下午4:00,学生不得让手机“外显”,即手机不能拿出来,当然也不能用。

澎湃新闻:也就是说,现在还是由学生自己保管手机?

马景林:

是的。我们“手机不得外显”的要求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一致的。这主要是考虑到,我们的初中生中有一些需要家长接送,放学后要跟父母联系;高中有住宿生、有要上晚自习的学生。我们对高中生除采取“上学期间手机不得外显”的管理办法外,还规定放学后在食堂、宿舍等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适当地使用手机。

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通过“禁令”就能做好的。

我们做的一个相关调研的结果显示,整体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有控制地使用手机方面做得还不错。但同时,调研结果与学校的判断和家长反映的情况,在个体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家里,使用手机问题成了有些家长和孩子的矛盾的焦点。

澎湃新闻:北京四中有通过家校联动的方式来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吗?

马景林:

家庭方面,我们更多是倡导学生在家少使用手机,以及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后续,我们学校会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要求,同时也会考虑有住宿生等实际情况,出来一个更加细化的学生手机管理办法。

教育不陷于应试,才能保持教育的魅力

澎湃新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去年已印发,您怎么看教育评价改革?

马景林:

我想说:第一,我支持出台这样一个文件。第二,教育评价是古今中外都没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三,当我们在强调摆脱考试指挥棒作用这种相对单一的教育评价时,我们要不要在其他领域,针对其他某些具体问题,又继续采取考试指挥棒这样一种方式?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澎湃新闻:您可以具体讲一下吗?

马景林:

“五育并举”提出很多年了,过去我们一直对德、智非常重视;现在大家的关注点相对集中在体、美、劳上。我觉得这个挺好、挺对。体育是基础,美育是滋养人的,劳动教育是塑造人的,这三方面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都非常重要。

我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让孩子尊重、崇尚、热爱劳动,其次要让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能去掌握一些相应的劳动的技能。

聪明的家长一定会通过让孩子做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学校也应该提供相应的场景、机会,让孩子们能做一些动手的劳动。我们学校计划今年划出几块地,让初一、高一年级的孩子来种些蔬菜、庄稼,收获种植、浇灌、收获的体验。我们还打算把原来由保洁阿姨负责的清洁工作,在划分清洁区后重新分配给学生来做。我们也会让初三、高三的学生去做些阶段性的、能见效的的大宗劳动。

同时,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北京会组织初二的学生参加学农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怎么炒菜、蒸食物,耙地、种树等。

澎湃新闻:前段时间有关“体育、美育纳入中高考”的讨论引也起了很大关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