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也得面对内心秩序的沦陷:“其实自己的内心也如同这小镇一样:以发展、以未来、以更美好的名义,内心的各种秩序被太仓促太轻易地重新规划,摧毁,重新建起。”
但他在内心深处,在文字里,在无法摧毁的地方,重建起了一个小镇。母亲用建房子为自己家族的大厦再添上一毫米的高度,身为作家的蔡崇达,用他的文字,将小镇复活,将小镇的骨血传递下去。用这样的方式望向故乡,重建故乡。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成长必经。这本书畅销三百多万册,正是因为,它击中了无数人的原乡情愫。
故乡只能给我们投影么?不只是这样,我们也在反过来向故乡投影。
我们必须要离开家乡,就像欧洲人的祖先,在古老的诗歌里写的那样:“不要安土重迁,让我们冒险去流浪;凭借大脑和双手闯荡,只要心怀故乡。只要有阳光照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依旧欢唱;世界如斯,任我们自由走四方。”
所以,中国的流动人口一直在增长。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相关部分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报告的数据来看,2015到201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常年维持在2.4亿人,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流动人口平均在外流动时间已由2013年的4.36年上升至4.4年。”
2015到201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常年维持在2.4亿人,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图摄于宝鸡火车站。
但我们不可能真正离开家乡,因为那是我们的来处,是我们之所以成为这样一个人的全部原因。就像电影《失踪的宝贝》里说的,“我总是相信,是那些你无法选择的事物造就了你,你的家乡,你的邻里,你的亲人。”
只是,在外面生活过,带着新的眼光和视野看家乡,家乡就变得不一样了。我曾经担任过“足荣村方言电影节”的评委,由此看到很多方言电影,也认识了那些电影的创作者,他们都非常年轻,但在离开家乡之后,却开始重新认识家乡。
童年少年时,他们虽然是在家乡生活,但都是在学校读书,生活范围很狭窄,那时候也懵懵懂懂,不知道家乡和别的地方有什么区别,后来去了大城市,才发现,刚开始创作的自己,能讲述的,能讲好的,还是家乡的故事,于是回到家乡拍电影。从寻找故事,到做剧本、寻找演员、勘景、拍摄,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前并不了解家乡,是通过那些故事,通过镜头,通过方言,才一点点发现,家乡有这样一个景点,有那样一种风俗,曾经出过这样一些人物,出过那样一些故事。
离开和重新发现,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离开,我们才有了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才能有新发现。
某短视频APP在2017年发起了一个很特别的主题活动,名叫“500个家乡”,也就是一个重新发现家乡之旅。
活动是先从自己的员工开始的,然后扩散到了所有的用户。在“500个家乡”的视频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没想到”“竟然”“以前不知道”,没想到家乡居然有这么一个地方,没想到家乡居然有这样一种风俗,没想到家乡建起这么大的一个体育中心,没想到高铁会在家乡设立站点。“500个家乡”是一种观看方式,一种引导,带着这种方式看家乡,的确会产生很多的“没想到”。
有些“没想到”,是对家乡的不足之处的重新发现,家乡的孩子缺少读物,没有路灯,看不到电影,道路建设不好,家乡的农产品缺乏销路,等等。这也是离开家乡的人,用了家乡以外的视野,才能清晰地看到的事。于是,他们给家乡捐篮球场,捐建图书馆,放露天电影。固然是在安慰家乡人,却也是在安慰自己,是在重建家乡,也是在重建自己。
故乡和世界,大致如此,我们以为我们可以离开故乡,却没想到,离开故乡的我们,比故乡更像故乡。我们成为故乡的流动博物馆,故乡的全息影像。
有了这样的懂得,有了这样一个精神原乡,“则三山、五海,何处不能去”。有了期待,有了牵系,你我就可以去往任何地方,顶得住各种世事侵扰,甚至可以把自己变成新的驿站,新的故乡,从此何处都有我,何处都有光明烛照。
原标题:《Sunday Read|跑远点!越远故乡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