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的是“总监”,入职后调岗变“小弟”?员工微信群调侃领导被开除,法院判决“引起舒适”;深圳出台首个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

2021-03-25 22:41:08 作者: 应聘的是“总

3.延长工时、剔除福利待遇,部分企业“稀释”劳动者最低工资

据《工人日报》报道,根据辽宁省2019年公布的《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181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8.3元。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部分企业利用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稀释劳动者“最低工资”,规避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应聘的是“总监”,入职后调岗变“小弟”?员工微信群调侃领导被开除,法院判决“引起舒适”;深圳出台首个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

为何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制度?沈阳一家小型保安公司人事专员罗杰红向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19年11月开始,沈阳最低工资标准从1620元调整至1810元。意味着每人加薪190元。2020年1月,公司在职保安78人,算下来一年增加支出近17.8万元。相应的社保缴存比也增加,总共增加20多万元。

然而,《最低工资规定》第13条规定,用人单位支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工资,并可责令其按所欠工资的1至5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保安很少有投诉的,即便投诉补上差额就行,逾期不付的才会支付赔偿,最高才5倍。”罗杰红说。

3月9日~3月17日,记者将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招聘启事整理后,随机发给13名保洁员、保安员、环卫工等薪水较低行业岗位劳动者,无一人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

律师表示,政府已经通过提供司法援助、强制企业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方式努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们如若自己不站出来维权,就会助长一些企业“钻空子”的心理,损失的永远是劳动者自己的利益。

本周关注

应聘的是“总监”,入职后调岗变“小弟”?公司:其他岗位满员了

据《工人日报》报道,“高薪高福利高起点”“工作体面,差旅报销”……进入“金三银四”求职旺季,招聘信息随处可见。这背后几分真几分假,令一些求职者分不清。一不小心,求职者还有可能因虚假招聘而落入诈骗、传销的陷阱之中。

近日,微博上“遇到假招聘如何维权”话题引起热议。有网友“吐槽”称,其在求职时,公司的职位表上涉及多个岗位的招聘信息,可入职后才发现,所有人都被调整至销售岗。对此,公司解释道“其他岗位已经满人”“新入职员工需要基层锻炼”。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企业实际上只是需要销售等跑业务人员,可为了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便虚设岗位,采用“先引入门再骗进‘坑’”的手段,发布像“运营岗”或“销售总监”等看起来很“美”的岗位名称。可当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后才发现,“总监”调岗后变“小弟”。

还有一些求职者遭遇虚假招聘诈骗陷阱,损失钱财。有求职者称自己被告知,只要交一笔400元的工号费就可以入职,但转账后对方立刻“消失”;有的求职者被通知已被高薪岗位录用,但要胜任此职位还需缴纳一笔高额培训费进行培训以“补短板”……

当前,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求职主渠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网络招聘平台应当为广大求职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平台不仅掌握着大数据,还借此营利,所以平台企业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他同时提醒求职者,应聘时要注意留存诸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票据等证据。一旦发现应聘过程中存在欺诈,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维权。

求职中,有的遇虚假招聘花式被“坑”,有的“得罪”HR后简历被“晒”。

杭州的郭女士就在找工作时遇到了这样的事,她说因为自己临时有事,不能按时入职,公司人事部的经理把她的个人信息发到了朋友圈。

求职成功未入职,看到这条朋友圈感觉被“报复了”

应聘的是“总监”,入职后调岗变“小弟”?员工微信群调侃领导被开除,法院判决“引起舒适”;深圳出台首个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

郭女士求职的公司是浙江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她在3月9号接到了录取通知书邮件,让她3月16号到公司报到。

郭女士说,老家绍兴的房子最近在拆迁,家里人忙不过来,她在微信里告诉公司一位陈经理,说因为要经常回家,还是不入职了。对方回复:这是急招岗位,你一直浪费别人时间,一点诚信都没有。当时郭女士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打开陈经理的微信朋友圈,显示不可见。郭女士当时截了图,那位陈经理写道:各位同行,这种人你们敢用么。附的四张图分别是聊天记录和简历,聊天记录备注有郭女士的名字。郭女士觉得,这侵犯了她的个人隐私,希望对方删除朋友圈内容并道歉。

陈经理称自己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确实不合适,并当场让郭女士确认,那条朋友圈已经删除。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