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捐献者默哀致敬,敬献鲜花。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
12岁的独生女儿不幸因病离世,父亲强忍悲痛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捐献女儿的眼角膜,帮助别人重获光明。这背后,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3月26日上午,郑州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传承大爱延续”2021年郑州市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河南福寿园红十字纪念苑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红十字志愿者、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代表等100多人前来,对那些在生命最后捐献遗体、器官、角膜的捐献者表达哀思与敬仰。有捐献者家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捐献帮助了别人,成就了永恒,也让亲人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
集体来缅怀致敬捐献者大爱
活动现场,郑州市红十字会、河南福寿园等单位代表共同向捐献纪念碑敬献花篮,参与者全体肃立,向捐献者默哀致敬,敬献鲜花。
“你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了生命最后的温暖与光辉……”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伴奏,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代表深情地朗诵诗词,并庄严宣誓,感恩大德无言。
“遗体器官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挽救和照亮了别人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重生。”河南福寿园副总经理陈振楠表示,在郑州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河南福寿园2017年建成郑州市红十字纪念碑,为遗体器官捐献者树立永久的丰碑,让平凡英雄们的大爱精神为后人永远铭记,让这里成为弘扬红十字精神的大爱之园,推动人文纪念,弘扬社会正能量。
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丁振勇表示,郑州市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感动中原大地的模范人物,他们在生命的临终选择为他人生命护航,“因为他们无私大爱的选择,才给了患者重生的机会,才有了他们生命的延续。”丁振勇呼吁,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这项高尚的事业。
犹如TA“还在”捐献者家属倍感欣慰
“我感觉他还在,能看到这个世界。”捐献者家属张春香前来缅怀因病逝世的丈夫郭成林,追忆对方平凡又大爱的一生。
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夫妻俩一起看电视,正好看到红十字会的宣传片,被捐献者的善举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虽是普通百姓,也该为社会做一份贡献,不枉此生。”夫妻俩达成共识后,一起找到郑州市红十字会,签了捐献登记表,他们的决定也得到了女儿的支持。去年6月12日丈夫意外离世后,张春香帮丈夫完成了心愿,捐献了眼角膜,帮别人重见光明。
这天,李学也特意从荥阳赶来,缅怀年仅12岁因病离世的女儿李怡宁。
李学心情沉痛地说,女儿去年5月21日突然因病离世,由于错过了捐献器官的最佳时机,只有眼角膜可以捐,“孩子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别人,对我也是一种安慰。”他说,自己做过几次大手术,病久了,想得多了,很多事也想开了,在医院也深切感受到很多患者需要帮助。“我现在也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我觉得人一旦离开了,能通过捐献帮助别人,更有意义。”每每想到孩子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世上,他倍感欣慰。
大爱渐升温登记捐献的志愿者更多了69岁的红十字志愿者陈福安也带着星火志愿团的伙伴们前来,参加缅怀纪念活动,他说:“我和老伴儿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身前多奉献,身后再捐献,把爱留在人间。”
当天前来祭扫的孔先生路过活动现场时,特意停下来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表,“我患肝病好多年了,走后如果能通过捐献为医疗事业做一份贡献,也挺好。”他平静地说。
记者从郑州市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郑州市已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800余人,实现器官捐献929例,遗体捐献103例。2020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该市人体器官捐献167例、遗体捐献21例,拯救了500余名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的生命。
“近几年,前来咨询、登记,想要捐献遗体器官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郑州市红十字会宣传部部长段静娜表示,随着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深入,民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参与度更强了,想了解相关内容者,可以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网查看,也可以到郑州市红十字会或拨打电话0371-60919131咨询,可以网上报名,也可以到现场填写纸质登记表报名。
编辑:臧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