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关键时刻琴姐总能顶上

2021-04-02 07:51:40 作者: 志愿服务时长

刘琴(左)为鼓浪屿上的市民游客服务。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陈佩珊 见习记者 朱海钰)往返轮渡和鼓浪屿的渡轮来来回回,见证了鼓浪屿遗产保护志愿服务大队旅游小分队队长刘琴的志愿服务之路。

退休后,刘琴跟着女儿来了厦门。热心的她在这里找到了“组织”,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截至申报省五星志愿者时,她的志愿服务时长达1500多小时。

对琴岛方方面面熟稔于心

“看到有人随手乱丢垃圾,心里很想上去提醒,但又不知道怎么沟通。”热心的刘琴在2016年3月成为鼓浪屿遗产保护志愿服务大队旅游小分队的一员。入队后,刘琴参加了一个月的培训。她用脚步丈量琴岛,走街串巷,对这座小岛的方方面面熟稔于心,志愿服务礼貌用语、礼仪等,她也迅速掌握。

从那时起,刘琴每周末至少半天时间都在鼓浪屿上,为市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节假日,刘琴上岛更加频繁,国庆7天假期,她6天半都在岛上服务。

刘琴家住塘边,到鼓浪屿路途较远。即便如此,她也总能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抵达现场,提前做好准备。

关键时刻“琴姐”抢着上

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袭击厦门,一夜之间,满目疮痍。鼓浪屿遗产保护志愿服务大队的志愿者迅速集结,投入鼓浪屿家园重建,刘琴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刘琴至今还记得,那个清晨,城市交通不畅,她转了两趟车才到达轮渡。当时鼓浪屿上倒伏树木众多,很多直接堵住了道路,当务之急是为这些树木拍照、定位,以便后续清理,恢复交通顺畅。接到任务后的几个小时里,刘琴和搭档边走边拍,又热又渴也顾不上休息,完成了登记工作。

后来,志愿者转而帮忙清理倒伏树木,男性志愿者负责锯树,女性志愿者负责将树木拖到路边。“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每天上午下午好几个小时都在工作。关键时刻我们要顶得上!”刘琴天天上岛,坚持了20天。带着这种“关键时刻我得上”的念头,刘琴成为大家口中“能干的琴姐”。

志愿服务是付出也是收获

“做志愿服务最大的收获是帮助了别人,也充实了自己,特别开心。”刘琴说。

2017年4月的一天,临近中午,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向刘琴求助。原来,老太太一上岛便与导游走散了,手机没带,又不知酒店名称,她已着急地找了三四个小时。刘琴先安抚了老人,引导老人回忆酒店名字、外观等。最终,刘琴和另一名志愿者凭借老人说出的酒店名字中的“翔”字和网络照片确定了老人入住的酒店,并通过前台找到了导游。刘琴陪着老人直到导游到来。临走前,老人拿出100元,说要请志愿者喝茶,志愿者们婉拒了。“其实也不是很大的事,但换位思考,自己旅游在外,遇到事情,期待的不就是这一点帮助嘛。”刘琴说。

疫情防控期间,刘琴是小区的“志愿先锋”。每天一下班,她就直奔志愿服务点,晚饭只能服务结束后才吃。有时候深更半夜,她还会被门岗保安一通电话叫下楼为外地回来的居民登记。

在刘琴的影响下,小外孙会主动提出要跟姥姥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在她的带领下,旅游小分队志愿服务氛围更浓厚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