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文集》面世:共30册、千万字,涉及甲骨学研究等

2021-04-18 10:29:22 作者: 《李学勤文集

4月1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李学勤文集》发布会在清华举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清华获悉,李学勤(1933—2019)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清华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生前曾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2000篇,在古代文明、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中均有重要贡献。

《李学勤文集》书影。 清华大学供图

《李学勤文集》由江西教育出版社自2016年开始编辑,历时五年完成。文集收录了李学勤先生自1956年至2018年期间所撰写的中文论著,约1000万字,分为7大类,即:古史研究(附文明起源研究,共6册)、甲骨学研究(附文字起源研究,共4册)、青铜器研究(附铜镜研究,共6册)、战国文字研究(附古文字学通论,共1册)、简帛学研究(共3册)、学术史研究(附国际汉学研究,共3册)、序跋杂文(共6册)。全套文集共30册,最后一册为目录和索引。每一大类中先收专著,再收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大类的最前面,李先生生前都专门口授完成了一篇“前言”,讲述自己的研究体会。该文集的编辑体例也是由李先生在病中亲自拟定。为体现历史的原貌,除修正个别排印错误和为符合国家出版规范所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外,收入文集中的论著均一仍其旧。

李学勤(右三)生前与清华简研究团队工作照。清华大学供图

《李学勤文集》展现了李先生60余年科研工作中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为全面了解李先生的学术成果提供了丰富材料,同时也将为中国学术、中国文化的繁荣作出特殊贡献。

清华副校长彭刚在发布会上说,今年适逢清华建校110周年,“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的校庆主题在李先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先生早年入读清华,晚年领导清华简整理工作,为学校文科建设作出了诸多卓越贡献,是新世纪清华人文学科的旗帜与领军人物。

清华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表示,李先生不论是在为人为师,还是为学上,都是清华人文学科和学人前进的标杆。《李学勤文集》的出版是对李先生最好的纪念。

裘锡圭、曾宪通、晁福林、葛兆光等学者高度评价了《李学勤文集》的学术价值和李先生的学术贡献。

此外,发布会上还推出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李学勤先生纪念室也于同日揭牌。纪念室展出“李学勤先生生平纪念展”,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现了李先生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杰出成就与学术贡献。纪念展是清华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位于清华蒙民伟人文楼434,为常设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

附:李学勤生平介绍

李学勤(1933-2019),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北京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起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在古代文明、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甲骨、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等方面的研究中均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倡导多学科交叉、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国际汉学研究和重写学术史,提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等学术主张。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孔子文化奖、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第三届会林文化奖、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等众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