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4月19日报道:钱学森有个出名的设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近日上海图书馆举行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说》新书发布会上,高级工程师、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表示,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人民对教育越加重视,新时代下钱学森之问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钱永刚说,其实钱学森之问更准确的表达是“为什么国内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有独特创新的杰出人才?” 创新人才一直是钱学森关注的重点。上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写信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特别提出:“能否加入要培养并选拔能领导科技攻坚的科技帅才这个意思?帅才的确是我们的急需。”什么是“科技帅才”?“科技帅才”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钱学森曾总结:“科技帅才不但要是一方面的专家,而且要能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并且能够联系到经济、政治和社会来考虑问题。”
钱学森给学生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问题
钱永刚透露,长大后才理解父亲当时的艰辛。中国航天初创时,除了钱学森知道火箭导弹是怎么回事以外,百余位大学生,和几十名从全国调来的教授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钱学森当时要找个助手也找不到。
“所以我父亲舍弃了对子女的教育,把全部精力投入这份事业,只有舍,才能保证得。”钱永刚说,所以在我心里,钱学森既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又是非常合格的父亲。“说不合格,是他给我的教诲太少了,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管过我。尤其是上中学时,我的物理学得不好。别人说,你的爸爸可是大科学家。我有时会想跟父亲说,如果您老人家向我多播撒一点爱心,或许现在的我会更有出息一点。另一方面,父亲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成大器、有作为、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舍。
钱学森与青少年亲切交流
钱永刚从自身接受到的教育以及晚年钱学森的遗憾谈起,钱老对教育及人才培养非常重视。钱老曾说:“人才问题很重要。现在搞科技的无非是三代人,一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一级的,再有很重要的是三四十岁的人,还有正在学习的二十岁左右的。我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一代比我们强。”钱学森之问,也可以说是钱老晚年的遗憾之一。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关于钱学森的作品很多,如何寻找新的角度?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表示,近期推出的《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就是一本语录体的著作,从“回归祖国”“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等10个角度,选编了钱学森的相关谈话、语录,并辅以导读, 当下审视“钱学森之问”,能给今天的读者更多启发。
“钱学森的天才和他的学问成就或许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学习方法、爱国情怀、对祖国的报效之情,是我们能够学习的,” 缪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