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红的摆摊背后:有人卖菜馍成网红,有人卖炒面不收钱

2021-04-20 01:44:50 作者: 一夜爆红的摆

到了清晨5点,排队的人群陆续散去。一刻不停忙碌了6个小时的张玉珍准备收摊。

“菜馍还有吗?我想买给93岁住院的老妈妈。”

“有!”,张玉珍说着就起身准备忙活,“要几个?”

“两个。”

听闻张玉珍的年龄和经历后,顾客拿着一个菜馍就走了,只留下了一句“阿姨您早点回去休息”,尽管已经付过了钱。

张玉珍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尽管盒子里的菜已经卖空了,但她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给背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久久地站立也逐渐让她上了年纪的腰腿吃不消。

她打算回去休息几天。

老人坚称自己96岁

张玉珍家在周口,在郑州摆摊做小生意已有30多年。她跟随着拆迁的房子一路向北,“家在哪儿就在附近摆摊”。从百货大楼到杜岭旅社,再后来搬到五龙口新村,最终从五龙口新村到了东风路南阳路口。

做小生意的类型也经过多次调整。刚开始卖野菜,连秤也不认识,“人家给多少钱我就要多少”,张玉珍称其为“无聊之中找出来的情趣”。再之后卖螺丝大虾。在汝南一个老乡的建议下,张玉珍开始炸丸子,卖丸子汤,白庙拆迁后才开始卖菜馍。

关于张玉珍的年龄众说纷纭。在那个让她一炮走红的视频里,她自称96岁;有媒体报道称,老人证件信息的出生时间是1939年,今年82岁。

即便跟张玉珍认识多年,石头哥也从不过问老人的私人情况,就连她的确切年龄也并不清楚。“不管是80多还是90多,做好事总是有好处的。像我们农村的七八十岁可能都不会动了。”

跟随奶奶两年的那个“小影子”也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刻意问起,没人知道张玉珍的右眼患有白内障,因为过早动手术容易发炎,就一直没有治疗,用张玉珍的话说,“不疼不痒的,就是有个影儿”。

老伴和三个儿女都在周口老家,张玉珍自己留在郑州生活。在张玉珍的口中,老伴身体健康,孩子都孝顺,“还时不时来郑州看我”,卖菜馍纯粹是为了找点事情做。有媒体记者联系了张玉珍的大儿子,老人的大儿子称,父亲两年前得了脑梗,“离不开人照顾”。

是老人不知情还是刻意隐瞒,真相已经无从得知。背过媒体,张玉珍悄悄说,“其实我也想回去。有些事情还没了,时机到了会回去的。”

“如有困难,免费吃饭”

和张玉珍“想要找点事情做”不同,夜市摊主阿俊仅是为了讨生活,就已经拼尽全力。

阿俊小时候家里房子着火,当时只有阿俊一人在屋内,“差点没被烧死”。住院八九个月后所幸捡回一条命,但原本殷实的家庭却也因此一贫如洗,靠着村里人一人50,一人100的资助勉强过活。

2007年来郑州后,阿俊先后做过厨师和厨房电器销售,如今又摆起了地摊卖炒饭。阿俊白天卖电器,上午8点半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9点出来摆摊,忙完就12点多1点了,休息时间仅有6个小时。

2019年11月,阿俊在自己的摊位上贴了一张告示:只有短短的8个字——“如有困难,免费吃饭”,但是后来他发现,很多人拉不下面子。去年4月,阿俊对告示上的字做了调整,“有些人是真的遇到困难了,生活各种受挫,不能让人家自尊心也受挫,所以就在告示上加了一句‘请小声告诉我’。”

细数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阿俊脸上露出笑容。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摆摊的一年多,他帮助了20多个人。“我知道吃一顿热饭的意义,对我来说,这点成本完全可以承受。一碗饭不值多少钱,但是能够温暖一个人的心,我觉得就值了。”

“老板,我没钱吃饭了,来份炒面吧。”小伙儿拿着名牌手机,衣着讲究。

母子三人租住在一间不到30平米的房子,房子里的家具都是她一点点捡来的。去康复学校,吃喝穿用都需要钱,这个小摊位能带来什么,鹤鹤也说不准,她只说,“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俩”。

“我需要休息”

张玉珍休息了好几天没出摊,专程开车来的人多方打听,最终却还是杳无音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铩羽而归。“正在调理腰,太累了,我需要休息”,这是她留给外界的统一回复。“野生主播”多次扑空后也转战了别的领域,不打扰老奶奶,不打听她的私人生活,成了顾客之间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热度逐渐褪去,张玉珍再次出摊时生意也许不比从前,但她终于过上了她想要的自在生活。刘女士白天带孩子、卖尿不湿,晚上来摊位上帮忙,她可是张玉珍的得力助手。石头哥还在经营他的炒鸡店,下班后惯例去帮忙,虽然总是被嫌弃“放油太少”。醉酒男记下了张玉珍的联系方式,承诺要“治好她的眼睛”。警察再没有光临过这个小摊位,也不需要了,大家开始自觉维持秩序。

阿俊摊位的告示还在贴着,偶尔有经过的人问他真假,他只是笑笑,“要不然你来吃一份”。他暂时也没打算把它摘下,哪怕偶尔被骗。“要做好事就做到底。一顿饭对我来说赔不了啥,起码我现在每天都在赚钱。”

遇到不好意思张口的,阿俊也会主动向前。先把手里的事儿停停,把他们拉到一边,小声问想吃什么。摊位上还备有奶糖,“东西不贵,但他们拿到的那一刻很减压。”

鹤鹤依旧在摆摊卖玩具,孩子的情况已经好转很多,她现在很知足。

在郑州这座城市里,有千千万万努力着的人儿。他们跟随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共同跳动,在夜光灯下踟蹰前行,以力所能及的努力换回温柔的回馈,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温暖的力量。

也许是一场休息,也许是一家小店。

(为尊重采访对象,文中人物除张玉珍外,均为化名。)

正观记者杨泽雅

编辑:马少剑

“要辣椒吗?”阿俊面不改色。

“少辣。”小伙儿也从容不迫。

“好嘞您稍等。”

休息的间歇,阿俊点了根烟,手指上当年火灾留下的疤痕依稀可见。他吐了口气,说:“其实能判断出来。他们骗一顿饭又不值啥。有些东西装作看不见就行了,他骗一顿就骗一顿吧。我想的是如果他真需要帮助了,你非常冷漠,人家也会特别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