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专家:
场口不是交易的核心内容
繁荣的玉石市场,催收了“赌石”行当的火爆。而“赌石”,也是原石交易中最诱人、最有风险的一个环节,以至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开当铺,一刀披麻布”令人耸动的一句行话。
对庄翡翠联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翡翠行业消费白皮书》显示,2020年翡翠交易总额高达2800亿元。
有观点认为,本案的判决或会成为赌石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为此,云南省石产业促进委员会多次召开“中国赌石第一案对云南石产业影响专题研讨暨媒体见面会”。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原云南省地矿局所属昆明珠宝学校校长杨德立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在国家2017年制定的《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2017)的标准中,并无关于翡翠产地的鉴定。
他介绍,场口本身无法鉴定,也不是原石交易的核心内容, “我曾把一块毛料的照片发给三个做了十年以上的朋友,问他们这是哪个场口的,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
杨德立表示,在翡翠原石交易中,一块原石可能数次易手,其在辗转交易的过程中,并不会被标注原场口的信息。
他说到,在原石的公盘交易中,卖家出于商业习惯也会标榜自己商品的场口,“但主要还是看买方有没有这个鉴别能力。”
“这个行业只有赢家输家,没有专家”,杨德立介绍,当赌石交易发生纠纷时,通常的做法是找到当地的珠宝协会,由业内公认的行家出面协调。他表示,本次案件走向刑事层面,在云南当地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被誉为“东方珠宝翡翠教父”的肖永福作为被告人一方的专家辅助人出席了本次庭审。他表示,木那场口的玉石千差万别,出好料的概率也只有千分之五,“人们喜欢谈论这个场口只是因为熟悉”。
肖永福介绍,“赌石”这个行当可追溯至明代,已衍生了相应的交易传统。因翡翠原石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以“赌”开局,“石本天生成,好坏不由人,赌赢归自己,赌输自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