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听说过BBC的“阴间滤镜”,想必也会眼熟沙磊(John Sudworth)这个名字。从“疫情源头”到“中国脏棉”,BBC那些臭名昭著的涉华报道不少都出自此人之手。但最近他似乎销声匿迹,荧屏上也没看到他。难道是要洗心革面,浪子回头?据《环球时报》了解,原来不是他“变了”,而是跑了!据说,竟跑到了海那边的宝岛。
提起此人斑斑劣迹,罄竹难书。
早在2017年他就以“报道高科技监控设备”之名骗访贵阳警方治安监控系统。沙磊以测试“中国天网系统有多灵敏”之名把自己的面部信息交给警方,并让警方测试“多久能抓到他”。结果,7分钟沙磊就被系统识别。但没想到,沙磊紧接着就在这段采访后“嫁接”了一段所谓“采访”,污称“天网系统主要目的不是打击犯罪分子,而是被中国政府用来打击反对政府声音,监控异见人士,”令人大跌眼镜。
而这仅仅是道“开胃菜”,沙磊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新疆问题的报道方面抹黑手段更是层出不穷。
2020年3月,当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逐步得到控制之时,沙磊专访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高力,无视WHO对中国抗疫成绩的肯定,采用诱导性、钓鱼式的方式提问,企图把高力博士“带进沟里”,在把戏被高力博士当场拆穿后,沙磊通过编辑剪辑断章取义,企图把全球疫情流行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2021年1月,沙磊在WHO专家来华开展新冠溯源研究前夕,向专家施压,恶意煽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敌意。在有关报道中置科学溯源于不顾,妄自断言疫情“原点”在中国,还煞有介事地发布一段警方反恐演练中用网蒙头拘捕暴徒的画面,妄称这是中国防疫部门疫情期间暴力执法、侵犯人权的证据。结果视频没处理好,自露马脚。让人不禁由衷地产生一个疑问:这年头,造谣成本这么低吗?
对有关新疆话题,沙磊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不遗余力地攻击、抹黑、造谣。
2019年5月,沙磊带着预先编好的“剧本”跑到新疆采访教培中心,一路上对着铁门、围墙、交通摄像头甚至厕所一通猛拍,积累所谓“新闻素材”,然后费尽心机剪辑拼接,再配上恐怖电影音乐和臭名昭著的“阴间滤镜”,刻意营造阴森氛围。他在采访中把教培中心污名化为“再教育营”“思想转化营”;把“寄宿学校”污名化为对维吾尔族“文化隔离”“骨肉分离”的场所;把修整、重建清真寺污名化为“消灭”清真寺。
2020年11月,沙磊故技重施,“审讯式”提问大众公司中国区负责人。在采访对象表示“我们不存在所谓‘强迫劳动’”后,沙磊提出奇葩论点:只要你在新疆有工厂,无论里头的工人从哪儿来,都是“帮助”中国政府“迫害”维吾尔族人;沙磊还用“二战”道德绑架企业,将自由勤劳的维吾尔族工人比作遭受纳粹强迫劳动的犹太人,逼问负责人为何仍不撤离新疆。
2020年12月,沙磊参与制作BBC涉疆报道《中国脏棉》,无视新疆棉花行业早已普及“机器采摘”而非大量使用人工的事实,无视官方发言人反复澄清,无视新闻媒体基本道德,公然宣称新疆棉花行业存在“强迫劳动”。能作出这样的报道并不是沙磊的脑回路出了问题,而是本身就憋着坏,恨不得靠着一己之力打断新疆的产业链,回去再拿个“人权卫士”大奖,风光风光。
沙磊顶着西方老牌媒体记者的名头,肆无忌惮地对中国造谣污蔑,自以为中国人民拿他这个“洋记者”没有办法。但他却忘了,中国是法治国家,造谣是有成本的,污蔑诽谤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有代价的!
受到诽谤和伤害的有关新疆企业和民众对沙磊的假新闻忍无可忍,准备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想必是这个消息打乱了沙磊的阵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就着沙磊的种种劣迹,完全可以想象他下一步的“套路”:自以为逃脱中国法律制裁的沙磊想必会伺机反咬中国一口,把自己吹嘘成“遭受政治迫害”、因为“坚持正义”被迫离开的西方记者,把自己打造成西方反华舆论的“英雄人物”。
沙磊还是尽早放弃这般幻想吧。中国有句俗话,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不是做贼心虚,沙磊为何要偷偷跑路?如果沙磊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公正、客观,那么他面对起诉为什么不敢对簿公堂,当面锣、对面鼓地把他做的“好事”讲讲清楚?将自己标榜为“人权卫士”的沙磊跑什么?难道不想为自己“维权”?沙磊这一跑,跑掉了他道貌岸然的面具,跑丢了自己的人设。看来他对自己的成色心知肚明,在正义的审判到来之前当然会选择逃之夭夭。
但是无论逃到何方,以何种身份报道中国,只要仍固守意识形态偏见,继续炮制对华攻击、抹黑的假新闻,他都逃脱不了正义的谴责。真诚地奉劝沙磊之流:千万莫在邪道上一路狂奔。否则跑得越快,摔得越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