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鲁迅教学,让学生掌握“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也是大学老师的共识。“重要的不在于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而在于他是否掌握了学习能力。”罗岗表示,华师大的《鲁迅精读》课要求每两周写一篇千字的导修报告,但很多学生看了老师提供的材料之后,还会自己查阅相关论文资料,“有一个学生导修报告几乎每次都是优秀,他引用的研究文章有些是我们之前认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太难的。”
上海鲁迅公园鲁迅雕像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鲁迅没有过时,反而影响越来越大
“鲁迅可以成为今天的一种思想资源。不完全是概念的、理论的思想资源。鲁迅在变动的中国社会中是一个投入者。他对社会的批判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身处其中,和他所处的社会、批判的东西有共情。”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在罗岗看来,曾经批判社会的知识分子大都带有精英意识,在批判的时候是高高在上的,是把自己摘出来的,“但现在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内卷的时代,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比如教育,很多家长虽然在社会上已经是精英,可是到了小孩的教育层面,还是一个普通人,只能被动陷入学区房和辅导班这样的恶性竞争,这种焦虑和内卷的意识,是每个人都很难摆脱的。所以今天我们对鲁迅的批判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没有过时,反而影响越来越大。”
现在进入大学的已经是“00后”的年轻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鲁迅,这些年轻人对于鲁迅的理解,和前辈有很大的区别。这也为大学的鲁迅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世纪是中国崛起的时代,鲁迅和这个时代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中学会教鲁迅是批判国民性的,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还有效?现在如何理解他的批判?“我觉得这些思考都很重要,学生们学了鲁迅,一定会去想这个问题。”罗岗认为,高校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些变化因素,面向学生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 罗岗表示,“140年对于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来说可能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长的时间了。140年间,鲁迅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的原因。”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