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人们进出很多公共场合都会主动配合进行体温测量。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保持36.5℃左右的体温,也有人会在37℃,暂时不会符合医学隔离的标准。
而在科学家们看来,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发生变化,并且朝着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相对来说,男性体温下降的速度比女性更快。
从标准的体温计发明以后,在人们的认知中,人体平均气温一直在37℃。但是在一则期刊中发表了相关内容,显示出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中的体温变化。
每间隔10年人类平均体温会下降0.03℃
虽然此前也有科学家发现,人类每过10年,平均体温就会下降0.03℃。但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男性平均体温已经下降了0.58℃,几乎是预估数值的两倍,足以证明他们体温下降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表示,人们不必对此表示过分担忧,因为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帮助我们适应周围环境的关键,只要地球的大体温度不会发生巨变,人类依然会保持正常的核心温度。
因此,从另一个方向分析的话,科学家们推测人体平均温度下降很有可能是受到我们自身日常活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进入科技时代后,人类从事的体力劳动明显减少,即便有,劳动强度也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而大大降低。相比于上个世纪努力建设的人们,我们如今的生活实在是十分安逸。
运动可以帮助人体保持一个稳定的体温
科学家们发现,运动可以帮助人体保持一个稳定的体温,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劳动强度会导致我们的运动频率降低,人体能量分配也会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中变得不太均匀。
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体温下降未必会对我们造成致命打击。未来人类的体温还有可能下降到35℃,只要了解引起这种变化的诸多因素,我们或许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应对措施。
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其实也是不同的,平均温度保持在36.5℃时,身体并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才会引发不适,所以人们也不需要对此过度担忧。
不过,这也可以证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是存在巧妙联系的,我们无法摆脱外界因素而独立存在。
我们的身体与大自然建立了共生机制
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已经与大自然建立了一种共生机制,这也给人类保护大自然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如果未来我们的体温更低,这未必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同时人们也需要注意到,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不同的方向,一旦它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就需要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体温是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指标,甚至有研究表明,它还很有可能与我们的寿命长短有一定的关系。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相关方面的研究中,从而更好地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
也就是说,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身体的一些变化能够更好地引起人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关注。改变这一因素很有可能触发原来的反应机制,从而给人类研究相关方面提供新的线索。